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打造精品“中国药都”

时间:2022-08-14 02:19:3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打造精品“中国药都”

摘 要:辽宁省政府和国家卫生部把本溪石桥子开发区作为“中国药都”,为本溪乃至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本溪选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凭借区域优势打造精品工程以增强经济实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溪打造精品医药原材料基地,是保障“中国药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举措。

关键词:结构调整 精品 药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把辽宁省的医药产业基地建在本溪,举全省之力,用3—5年时间,把本溪打造成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规模,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2008年1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为本溪市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本溪按照城市和企业“两个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努力谋求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本溪尽快由钢铁一个产业支撑的一代城市,升级换代为由钢铁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支撑的二代城市,最终形成“一条大道、一个产业、一座新城”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截止至2011年末,“中国药都”已引进各类项目226个,实现投资总额983亿元,引进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单品种达到47个, 产业发展打开了产能释放的新局面;已经引进37家科研机构,拥有在研新药122个,已经形成企业、研发、孵化、中试、教育等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精品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中国药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本溪经济结构大调整的需要,也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形成国际都市经济圈的必然要求。

1 本溪选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凭借区域优势打造精品工程以增强经济实力

本溪有着得天独厚的药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本溪就是全省的制药基地,中成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一。早在2006年,本溪就做出战略决策,要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以促进本溪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国家将现代医药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重点扶持;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在沈、本两市接点上建设“中国药都”,决定举全省之力支持“药都”发展,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本溪医药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在建设“中国药都”上,本溪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决定》,在土地、财税、科技、融资等方面提出了优惠和鼓励政策,为客商提供最佳发展环境。

本溪的优势:(1)国家森林城市,林地资源、水资源丰富,特定的气候、地理条件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本溪的野生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总蕴藏量很大,多年来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优势品种。本溪目前有各类野生中药材1117种,自然蕴藏量达2200万公斤,还有80万亩的药材种植园,其中人参、辽细辛、辽五味等北药驰名中外,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本溪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源泉。(2)本溪有60年的医药产业发展历史,积累了众多的专业人才和产业基础。(3)本溪既是辽宁近中心城市,又是近海城市。“中国药都”位于本溪和沈阳之间,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4)本溪在建设药业基地的同时,也在依托药业支撑建设一个新城区,在沈阳和本溪的结点上,通过形成20平方公里的药业集聚区,支撑起规划面积达60平方公里的本溪新城区。新城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就是要实现“中国药都”产业化与城市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使“中国药都”成为“沈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中国药都”开创了产业、大学、城市三位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占尽地利人和的优势,形成了开创精品工程的依托。自2008年4月,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始启动以来,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药业基地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奇迹。中国医科大学、修正药业、东北制药等120余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继入驻产业基地,总投资已达130多亿元,投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334亿元。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聚集、教育培训等功能齐全的配套格局,产业集群雏形迅速呈现。大学进药园的好处是可以围绕大学的基础研究进行产业扩散,为医药基地提供科技支撑,从而实现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这三所国内顶级医药学府的加盟,使“中国药都”在学术科研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令国内同类园区望尘莫及。

“药都”建设的实践证明,它开创的产业、大学、城市三位一体发展的新模式,构筑起“中国药都”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引发了快速的产业集聚。现在,“中国药都”已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并成功申报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基地,很快还将晋升为国家高新区。

2 本溪打造精品医药原材料基地,是保障“中国药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举措

药都建设是本溪未来经济发展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作为沈本一体经济这一重要产业和规模药品研发生产基地,其发展壮大,对沈本、东北乃至中国的作用及影响将产生重大意义。在建成建好药都的同时,我们必须把医药产业链与本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相衔接。一方面,作为生产企业,其必不可少的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势在必行,并且有必要尽早规划、筹划,并与药都同步建设,以确保企业投产之时,原料供给的保障;另一方面,原料基地的建设不能脱离本溪地域资源的优势环境,使“药都”的生产与地区特色产业相衔接,以医药产业带动区域药材种植业同步发展,把医药生产企业与农事种植企业以及农户的利益真正形成纽带关系。

药都精品原料基地建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2.1 智力型原料基地建设

(1)高端研发人才,药品研制生产所需高端人才,通过专业院校培养或面向社会聘用。

(2)销售人才,产品形成后进入流通领域,销售便成为实现产品价值重要环节,对销售人才的培养素质要求,要了解懂得产品效能和作用,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使企业产品实现最终使用价值。

(3)实用型人才。对产品原料种养殖及初加工所需人才培养,要求具备一定种养殖技能和经验,了解特殊原材料性能及如何培育种养出所需市场产品合格的原材料,同时培训一批加工原料劳动技术人员。对具有种养殖实践经验,而文化较低人才,要注重其文化培训。

2.2 物力型原料基地建设

(1)根据药都企业生产产品所需原料,应建尽早筹划、规划大、中型原材料基地,以药都为点,寻找规划辐射半径,范围内市、县、乡、村适合原料生长的地域,建设形成一村一乡一县乃至一市,一业一品的原料基地,并逐步打造形成产业链条,为惠及县、乡广大种植药材的农民创造条件。

(2)原料基地应借鉴订单式农业生产方式为宜,即公司+种养户+资金扶持形式。该形式有利之处:1)在于可以克服盲目种养生产;可防止和吸取过去原材料盲目种养生产,由于市场波动,影响挫伤种养者积极性的事件发生;2)可以确保种养户利益,即使在市场波动情况下,不会直接影响其正常收益,保证其利益不受过大损失;3)即使有市场波动也不会直接影响原料供给,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3)技术人员要对原料种养户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从而生产出合格的精品原料。

2.3 交易市场原料基地建设

(1)在确保产品主要原料产业前提下,对其他基地不能产出的原料通过建市场进行交易,来补充其原料不足之需。

(2)筹建一处全省或东北最大原料市场,形成一个药材原料集散地,既能保证原料,又能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可使南北药用原料交流互通和互补。

对此,药都在加紧建设同时,作为支撑药都发展原料基地建设也同样摆上议事日程,规划建设应同步推进,这样才能确保医药企业的生产不受其影响。药都是大厦,而原料是支撑大厦的基石,技术人才是支柱。精品工程必须由精锐的管理人才队伍和精干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来塑造,必须保证企业和种养户的技术力量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充实。

我们需要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药都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把“中国药都”这面旗帜插上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让“药都”衍射出更多的精品工程,引领人们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本溪。

上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建设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