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时间:2022-08-14 02:04:02

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于文化辅导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但是农村文化中所蕴藏的文化遗产并不会少于城市,其潜在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甚至远甚城市。推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思路在于“还艺于农”。只有将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而非附庸者,才能确保农村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宝藏重现于世,并经过农民自身的创造,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切实做好“还艺于农”,必须充分依托文艺辅导,使农民在思想上重新拥有“主人翁”意识,同时使农民重获主动权,掌握一定的文艺技能并对其进一步雕琢细化。使农村文化扎根农村,并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新时期做好农村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长效的群众文化辅导制度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农村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能够长效之久地开展,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考量指标。笔者认为,应当首先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文化辅导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宣传制度建设。相关调查指出,农民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多体现于“围观”,而非“参与”。这一点,说明了当前农民文化建设观念的不足,热情欠缺。广泛宣传的目的在于引导农民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热情。二是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农村文化站应当积极结合当地文化实际,制定一套文化辅导的制度流程,实行文化辅导责任制,加强政策配套。从制度上保证文化辅导工作为农服务功能的切实履行。农村文化站应当积极主动为农民提供各类文化配套设施,譬如场地、影像设备等,同时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人员的支持。

(二)建设优秀的的农村文化辅导队伍

基于我国国情,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都滞后于城市。城镇化进程也使得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农村原有的文化从业人员大量外出,造成了文化人才的匮乏。加强农村文化辅导工作必须解决辅导人员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当地文化站应当牵头,从大专艺术院校、人才市场等多渠道,积极选拔招聘优秀的文化人才。同时大力开展现有文化站人员的文艺技能培养,倡导他们多学习、多参与文化辅导,鼓励开展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农村本地的文艺骨干分子应当被纳入文化辅导人才中来,鼓励当地文化活动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同时加强对其的培训指导,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招聘到当地文化站工作。通过内部交流、外派学习、专家指导、上级评估等多种形式最快最好地培养一支文化辅导队伍。文化辅导的落实还是在于人员的保障,只有拥有足够的文艺人才,才有可能做好文化辅导,从而进一步推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三)积极倡导农村文艺作品的创新发展

随着新农村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文化需求也迅速增加。“一本大戏唱三年”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对农村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目前农民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不甚关心,这是因为当前农村文艺节目老旧,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的,演出人员专业度不强,农民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农村文艺创作的主旨,就是要面向农民,描写农村,讴歌农村,展现农村的新风貌[3]。笔者认为,文化辅导的形式离不开对现有文化活动的指导,更离不开对于现有文艺节目的深挖深究。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托现有的文艺节目和农村文艺创作模式,积极进行改进创新,从而使文化辅导工作具体化。文化辅导要培养农民的思想敏锐度,在对文艺节目的指导中引导农民充分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准确把握现今农村文化建设的基调。准确把握主旋律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农民如何从生活中的平凡事平凡人中深刻体现农村文化的先进性。

既然农民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评价者,那么文艺创作的主体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文化从业者,还应当包含最广泛的农民。只要是有文化需求,有参与热情,有文艺创作想法的文艺农民,都应当是文艺作品创新创作的主体。

三、结语

群众文化辅导是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文化需求,还农民文化建设主体地位的根本要求。农村文化辅导的成败,在于是否以扎根农村,以农民为文化建设本位作为中心思路。只有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才能使农村文化事业保持持久的活力。

上一篇:保险产品回归下的保险发展研究 下一篇:心房分离病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