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8-14 01:34:12

小学体育教育兴趣的培养

新的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天空内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性质的形成。

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2.教师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将使学生有不同的身心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协调与沟通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体验、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异,从教学设计、准备到上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重视处理好学生的差异,重视每个学生的参与。

3.从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多样化。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开发教学内容的德育、智育、体育的价值。教学重点不仅要指向学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的掌握,而且要指向学生心理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4.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

体育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生理、心理负荷,同时注意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避免运动损伤。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应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让学生在实力均衡和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竞争。

体育教师要注意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活动前,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境设定。

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反应,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1.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倡导竞争合作的生生关系。

要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仪表――衣着符合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优美。体育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

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决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三、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1.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会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习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只有要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将因此而永葆生机。

上一篇:China Ready for Drug Pricing Reform 下一篇:从化人文旅游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