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8-14 01:02:21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摘 要]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螺旋CT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分期。

[关键词] 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发现时多为中晚期,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出现,使更多的早期肾癌和小肾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例具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表现,旨在探讨其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21例中均为单发病灶,男16例,女5例,年龄43岁~76岁,平均年龄52岁。左肾11例,右肾10例。肿瘤≤3 cm小肾癌9例,介于3 cm~5 cm间5例,>5 cm者7例,2 cm×1.5 cm×1.6 cm~10 cm×12 cm×9 cm,突出肾轮廓外致肾脏变形13例。临床表现:腰痛伴肉眼或镜下血尿13例,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时B超发现8例,所有病例均做螺旋CT多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理结果:20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颗粒细胞癌。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NX/i螺旋CT机。先行双肾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80 ml~100 ml,注射速率2 ml/s~2.5 ml/s,注射对比剂后25 s~30 s进行皮质期增强扫描,70 s~100 s做肾实质扫描,4 min~5 min后行肾盂期扫描,全部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为1,120 kV,250 mA,扫描时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

2 结果

2.1 CT平扫 肿块形态呈园形或类园形,位于肾实质内或突出肾轮廓,边缘规则,轮廓清楚者8例;边缘不规则,有棘状突起与分叶征者13例。平扫小肾癌肿块为稍低或等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其余>3 cm的肿瘤多呈混杂密度,且肿瘤越大,则中心坏死越明显,表现为低密度液化坏死区,有2例肾癌内见点状斑片状钙化。

2.2 多期增强扫描 皮质期有18例病灶呈明显或中等强化,CT值平均升高40 Hu以上,其中8例较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肿块内有散在大小不一低密度影;有3例皮质期强化不明显,与平扫密度大致相仿。肾实质期扫描所有病灶强化明显减退,密度明显降低,其强化密度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降低。本组病例中,有9例可见假包膜征,表现为肿块增强略低于肾皮质而明显高于肾髓质,其边缘可见一条状低密度环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有10例出现肾周邻近脏器受侵及淋巴结转移,表现为6例肾周有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较模糊,1例侵犯同侧腰大肌,1例邻近椎体见转移,2例在肾门及腹主动脉周围出现淋巴结肿大,其强化程度低于血管。

3 讨论

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大多单发,多发者不足5%,其中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及肿块三联征,当患者出现此三联征时,已属晚期,预后较差[1]。近年来,随着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出现,更多的早期肾癌和小肾癌被发现,从而提高了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因为螺旋CT有明显优越性,它扫描速度快,患者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肾连续扫描,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避免小病灶漏诊,一次注射造影剂可完成肾脏皮质期、实质期和肾盂期的多期扫描,增强效果好,提供信息多,能准确显示病灶内的形态结构,血供情况,因此明显提高了早期肾癌的检出率及准确性。肾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本组病例中,有<5 cm的较小肾癌14例,平扫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病灶与正常肾实质密度相比呈稍低或等密度,这可能与透明细胞癌胞浆中含脂肪所致。少数因肿瘤内出血或钙化可为高密度,病理上肾癌大多为实质性,肿瘤组织基质中可见丰富的窦样血管[2],因此增强扫描时皮质期肿瘤多呈明显中等强化,CT值可增加40 Hu以上,部分病灶强化不均匀是由于肿瘤组织内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少数少血供肾癌,由于肿瘤内窦样血管少,或肿瘤细胞排列为乳突状或小管型,皮质期强化不明显,CT值仅增加10 Hu~30 Hu。实质期扫描,由于肾皮髓质集合小管系统充盈对比剂,肾实质呈显著均匀强化,而肾癌组织无肾小管系统,故在肾实质期肾癌密度下降,表现为低密度,且边缘更清楚,与皮质期肿瘤显著强化形成鲜明对比,呈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对于少数少血供肾癌,其在皮质期强化不明显,而在实质期却能很清楚显示,所以实质期扫描对发现病灶的敏感性非常高[1]。本组病例即有3例皮质期增强不明显,而在实质期清晰显示为低密度肿块。肾盂期扫描可以了解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及受侵犯的程度,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多期扫描有利于肾癌的诊断。肿瘤与肾实质密度差是肿瘤得以显示的基础,CT平扫肾癌与肾实质密度差异较少,甚至完全呈等密度,肿块若较小局限在肾实质内,平扫易漏检,须密切结合超声或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行多期增强扫描以确定病灶,说明平扫对肾癌的检出和鉴别意义不大。本组资料显示增强后肿块与正常肾组织各期CT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别,因此,多期扫描有利于发现病变。由于大部分肾癌是多血供肿瘤,因此皮质增强十分明显,皮质后期肿瘤密度下降,至肾实质期变为低密度,典型肾癌增强扫描密度变化呈速升速降型[4],即类似肝癌快进快退的特点。本组有18例肾细胞癌即有此典型表现,说明多期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组病例有9例显示假包膜,表现为平扫和皮质期肿瘤周边有一完整的低密度透亮带,肾实质期中等程度强化,其病理基础是肿瘤膨胀性生长,邻近正常受压的肾实质及纤维组织增生。有7例较大肾癌,压迫肾盏肾盂,使之移位,肾外形发生明显改变,并有1例直接侵及同侧腰大肌,与腰大肌间界限消失,呈现边界不清密度降低区域。肿块边缘分叶、棘状突起是癌组织向外浸润和邻近组织受侵的结果;肾周间隙多发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影,手术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肿大转移所致,这些对肾癌诊断有帮助意义。综上所述,螺旋CT多期扫描,尤其是“快进快退”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由于实质期扫描发现病灶的敏感性高于皮质期扫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张皮质期和实质期双期扫描,若遇观察肾盂病变时加扫肾盂期,有利于提高早期肾癌及小肾癌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20?222.

[2] 王金红,洪润寰.动态CT诊断肾脏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6):440.

[3] 郭燕,黄兆民,刘丽娟,等.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627?629.

[4] 王晋祖,王军臣.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5):361.

上一篇: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β-环连蛋白在肾癌发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