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彩色超声及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

时间:2022-06-26 12:28:23

肾癌彩色超声及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和CT两种检查方法,探讨彩色超声及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癌49例的超声声像图和彩色血流,与螺旋CT做对照分析。结果 49例行彩色超声检查有28例呈低回声,11例中等回声,4例稍高回声,6例混合回声;在同样的49例癌灶中,CT平扫25例呈低密度,14例呈等密度,4例低高密度,6例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9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5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 彩色超声、螺旋CT是目前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彩色超声对肾癌的敏感性高,而增强CT对肾癌的确诊率高,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肾癌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彩色超声;螺旋CT;肾癌

肾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的85%左右,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主要临床症状有血尿、腰痛和肿块[1]。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及CT已成为临床上诊断肾癌常用的检查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49例肾癌的彩色超声及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采用两种检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月行多层螺旋CT及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所证实的49例肾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约52.5岁。49例患者中26 例为临床无症状经体检偶然发现;腰痛11例;血尿6例;腰痛伴血尿6例;行彩色超声检查,均提示肾内占位性病变。同样的49例患者行螺旋CT检查,均发现病灶。所有癌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34例,颗粒细胞癌9例,混合型肾癌6例。

1.2 仪器与方法 超声采用日立EUB5500、HDI4000、GE500PRO等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超声常规检查肾脏,测量肿瘤大小,观察回声、形态、有无分隔及结节等。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边缘的血流情况。再使用SIEMENS PLUS4型或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螺旋CT机扫描检查。检查前常规禁食8 h,检查前0.5-1 h口服3%泛影葡胺1000 ml充盈胃肠道。先行肾脏平扫,层厚为8mm,螺距为1.0。然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 ml优维显,速率为2-3ml/s,层厚为8mm,螺距为1.0,局部行3mm薄层扫描。注射对比剂后30s行动脉期(皮质期)扫描,90s后以同样条件进行静脉期(髓质期)扫描。扫描期间病人在深吸气后屏气。

2 结 果

超声检查49例肾癌病人中,有28例呈低回声,11例中等回声,4例稍高回声,6例混合回声。螺旋CT检查:平扫表现均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1.2-15cm 不等,有25例呈低密度,14例呈等密度,4例低高密度,6例混杂密度。癌灶轮廓局限于肾轮廓内者29例,突起出肾轮廓外者20例,肾周脂肪间隙清楚或模糊不清。增强CT表现皮质期4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29例呈明显强化,CT值50Hu-180Hu,其中9例与皮质增强程度相近。5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9例癌灶增强程度明显下降,癌灶境界模糊,4例癌灶增强程度小幅度下降。肾盂期所有癌灶增强程度均较实质期有所下降,癌灶境界显示清晰,其中4例邻近肾盏或肾盂有轻度受压征像,1例转移至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

3 讨 论

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在肾实质内,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占肾癌60%-85%,大多数为单发,双侧发病者仅占2%左右。临床上当患者出现血尿、腰痛及肿块三大症状时,已属晚期,预后较差。早期肾癌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肿瘤直径3≤cm的小肾癌,局限于肾包膜内,按照肾癌的Robson分期法,属于I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达80%以上[2]。所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肾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B超及CT在临床上的普及,也大大提高了肾脏小占位病变的检出率[3]。

目前超声检查被认为是筛查和诊断肾恶性肿瘤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而增强CT被认为是鉴别良、恶性肾肿瘤的标准,所以在定性诊断上,增强CT明显优于常规超声[4]。超声检查通常是根据肾脏肿瘤的位置、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等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再结合彩色多普勒参数,如收缩期峰值速度(cm/s)、阻力指数(RI)以及肿瘤内血流显示率情况等对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组有21例小肾癌(其中双肾发病一例占2%左右),临床无明显症状,均为体检B超发现,超声表现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内部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少数肿瘤有假包膜;彩色多普勒检查:11例在结节内及边缘的彩色血流呈点状、短杆状或呈分支状,一般动脉流速约13-58.8cm/s,一般阻力指数RI>0.7;7例病灶内没有血流,周边仅有搏动状的彩色血流(如图1、2);3例肾癌内部及周边未探及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目前超声对直径>1.0cm的肾肿瘤检出率高达100%,这说明超声判断肾肿瘤是非常敏感和准确的。但是超声对表现为稍高回声的肾癌,尤其是小肾癌,容易与肾错构瘤混淆。本组有1例误诊为肾错构瘤,诊断符合率达98%。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较明显优越性,在增强扫描时能清楚地显示病灶内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显示出直径0.5-1.0cm的小肿瘤。据报道增强CT是诊断肾癌的最有效手段,准确性和特异性均>90%。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征象[5],是诊断小肾癌的理想方法。本组病例中,所有小肾癌均行CT检查,诊断肿瘤最小直径为1.2cm,增强扫描在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而在实质期强化明显减退,均低于正常肾实质的强化,肾周脂肪间隙均清楚(图3、4),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图5、6)。本组增强CT诊断小肾癌符合率高达100%。如果肿瘤继续生长,较大的肿瘤穿过假包膜侵犯肾包膜及邻近器官,向内侵及肾盂肾盏引起血尿,甚至可直接扩展至肾静脉、下腔静脉形成癌栓。而本组22例较大的肾癌其超声表现为肾脏不同程度增大,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肿瘤边界欠清或不清,肿瘤内回声不均匀,其中有4例邻近肾盏或肾盂出现轻度受压征像。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肿瘤内部可见丰富短杆状血流,周边见丰富彩流;2例肿瘤内部可见丰富短杆状血流,周围彩流均呈抱球征,其中1例为右肾混合癌,肿瘤动脉最高血流峰值128cm/s,RI为0.72,于右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可见一低回声团,局部血流受阻,局部下腔静脉血流稍缓慢,呈自显影状;CT检查为右肾癌,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本组仅发现1例(2.3%)肾癌经血行转移。但彩色超声与螺旋CT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肿瘤较大时由于其内部出血、液化、坏死、钙化,肿瘤回声不均匀,一般表现为混合回声,此时肾癌的边界不甚清晰,肿瘤压迫导致肾盂肾盏扩张,如合并有结石影时容易被误诊。本组有2例误诊为肾多发结石并大量积水及感染,诊断符合率为96%。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状肾细胞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应用,通过发现肿瘤内异常的血流信号,还有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比较容易鉴别,但是,较大的肿瘤如缺乏特征性,鉴别诊断也较困难,容易混淆,因此必须结合临床病史等其它检查。若肿瘤较大时,应进一步做B超定位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这对于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很有好处。

彩色超声与增强CT综合分析,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肾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检查费用便宜等特点,因而,大量患者可进行肾癌普查检查,B超发现为肾脏肿瘤,对未明确定性的可疑病变,再使用螺旋CT平扫加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螺旋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且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肾癌的术前分期也较为准确。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等.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Szolar DH,Kammerhuber F,Altziebler S,et al.Mutiphasic helical CT of the kidney:increased conspicuity for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3] 郭燕,黄兆民,刘明娟等.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627-629.

[4] 张义侠,王学梅,,陈波.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CT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比较.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2):1109-1111.

[5] Hu Wang,Hong Baofa,Zhu Jie,Gao Jiangping,Zhang Lei.Small renal cell carcinoma:report of 54 cases(Department of Urology,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Jiujiang 332000,China).

上一篇:关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用于妇科病的探讨 下一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