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抬高1厘米?

时间:2022-08-14 12:49:45

学校里有层出不穷的学习任务等着孩子们去面对,有堆积如山的作业等着孩子们去做,有浩如烟海的试卷等待孩子们去完成,孩子们的身心已经很疲惫了。尤其是期末考试临近,为了考个好成绩,很多班级的音、体、美等课程都被语、数、外考试主科目占据了。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只有尽力在本班的“一亩三分地”里保护孩子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一点点轻松。

体育课到了,我班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出来站队等候上课。可是,数学老师(兼体育老师)一脸凝重地来到班级宣布:期末考试来临,为了争分夺秒地搞好复习,最近的体育课全改上数学课。没等数学老师宣布完,孩子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唉声叹气声此起彼伏,一个个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回了教室。数学老师则强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他班级都这样复习的,我们不如此就会落后的。这样时间会多一些、集中一些,好提高你们的成绩,我这都是为你们好!随后开始讲题。

孩子们多次向我反映要上体育课的心声,我想找个机会弥补一下孩子们。

第二次再上体育课时,我看到数学老师又夹着数学课本要进教室,连忙赶上去,抢先一步说:“鹿老师,我有事想跟您调调课,这节我上,您上我下午的自习课,好吗?”鹿老师在我的恳求下,终于应承了。我长吁了一口气,马上来到教室,悄悄宣布体育课正常进行,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地鱼贯而出,到外边舒展筋骨,自由呼吸。

看到一个个走出教室的孩子像换了个人似的,个个生龙活虎,英姿飒爽,在操场上打滚的打滚,跳跃的跳跃,翻跟头的翻跟头,追逐的追逐……我不禁感慨:为什么孩子们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有那么大的差距呢?体育课上精气神十足,语数课上却三缄其口、一副沉默是金的压抑状态。由此,我想起了一位学者的话: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我决定,孩子们以后的体育课我都要这样去“调换”回来。我们应该实时给孩子松松“紧箍咒”,让孩子们可以舒展下、缓冲下、放松下,以便更好、更轻松地飞。

因为安全管理等问题,学校如今已不再组织孩子们春游、秋游等活动。但作文课上有一篇关于秋游的习作,怎么办?是让孩子秋游去接触大自然,在观察、触摸、体验中写作,还是以安全为由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我决定让孩子们亲近久违了的大自然。领导开始不允,在我的再三恳求和保证下,领导终于答应让我们到学校南面的田野里去现场作文。那次,我做了充足的准备,甚至请用了家长,以保证绝对安全。那次,我小心翼翼地带领家长和孩子们走进了梦寐已久的大自然,探寻“秋天的童话”。大家来到田野,说呀、笑呀、跑呀、乐呀,陶醉在这金黄的收获季节里,闻一闻桂子的清香,摸一摸举着红缨的玉米,嗅一嗅野的芬芳……因有了比较丰富的体验,孩子们的习作情动而辞发,言为心声,一泻千里,文思如泉涌,连平时最讨厌写作文的孩子都写了300多字。

正如北师大教授肖川老师所言:“学校最应该是悠哉游哉、藏焉息焉的地方,最应该非常的从容,非常的宽松,非常的闲适与祥和。学生的成长需要有足够的智力负荷、理智挑战的同时,也需要有身心的舒展、愉悦和惬意。学校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笑声朗朗、歌声朗朗……教育就是对于学生成长的守望,在必要的时候,在学生自由的行走和奔跑时,提醒他们哪儿有陷阱,哪儿是悬崖,哪儿可能被绊倒,哪儿有荆棘可能刺伤肌肤……”

在如今分数、成绩至上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不可能一点不被周围环境影响。很多老师埋怨:高考体制要的就是分数、成绩,高考一天不改革,我们就得这样煎熬!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原因是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个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那么,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是否考虑“抬高一厘米”?比如说,还回本该属于孩子们的一节体育课,还给孩子们春游、秋游的活动权利,赋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时光以及游戏、闲暇的时光……对此,我们应有所作为。

上一篇:那几棵茅针草 下一篇:“导师负责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