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带教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4 12:21:18

浅析分层带教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护理工作是展现一家医疗单位工作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重要参考之一。本文笔者就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素质、学历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进行分析,从而系统阐述分层带教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Abstract: The level of care 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ferences showing the expertise of a medical uni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quality of experience, education level as well as work experience of nursing staff, such as analysis, and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nursing teaching and its effects.

关键词: 医疗护理;分层带教;护理教学

Key words: medical care;hierarchical teaching;nurs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54-02

0 引言

众所周知,护理质量是展现一家医疗单位能力水平的重要参照之一,因此,护理工作在医疗单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在医疗单位的急诊科当中,护理工作则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如何提高护理水平,这还要从源头上做起,那便是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大家都知道,护理工作具备的明显特点便是“急、乱、杂、忙”,因此,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将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所以,对新入院的一些护理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训练、专业知识培养便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而且,在考虑到众多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学历水平,以及护理经验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起到明显效果,因此分层带教教学方式便成为当前提高护理人员各项能力水平的关键。所以,本文笔者就以急诊科80名护理人员为例,探讨分层带教应用到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笔者以我院新老护理人员(急诊科)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里对象的年纪均平均在19岁到29岁之间。其中,这80例护理人员当中,中专学历为40名,大专学历为30名,本科学历为10名。然后将这80例研究对象划分为初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达到一年者)、中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达到三年者),以及高级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达到五年者)三种。将这80例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合乙组,平均每组各有护理人员40人。其中,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甲组进行专业授教,利用分层带教模式对乙组进行授教。

1.2 方法:以急诊科为例,本院选出的80例护理人员为例,将其中40名随机选出组成为乙组(分层带教组),同时并根据两组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素质、学历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授教计划(初级授教、中级授教、高级授教,以及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之后,再由带教老师结合分层带教的教学模式展开授教工作,并及时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精确的评估,进而总结分层带教所起到的效果。

1.3 计划: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素质、学历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不同特点进行分层带教,首先则要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然后通过“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入手进行授教。

1.3.1 初级护理人员 目标:让护理人员对基本护理技能给予掌握,可以熟练对常规护理方式加以应用。知识:让护理人员及时对各科室的职责给予明确,同时让他们对护理工作的常规流程给予了解;让护理人员对各项理论知识,以及常规护理手段给予熟知,其中以急诊科为例;让护理人员对一些常规急救药物的各项特点给予明确。技能:指导护理人员对一些常规性的护理操作技术给予掌握,比如吸痰;指导护理人员以正确的格式对相关报告,以及急诊患者记录进行拟写。

1.3.2 中级护理人员 目标:当有患者急需抢救,或者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让护理人员能够顺利给予处理。知识:让护理人员能够对急诊科的一些常规操作方式,以及理论知识给予掌握;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一些急救性药物。技能:让护理人员对急诊科的相关操作方式给予掌握,比如洗胃等;让护理人员能够顺利配合医疗人员的急救工作,并且提高其日常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

1.3.3 高级护理人员 目标:让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性地对急诊科各项护理环节技能给予掌握,并指导护理人员提高分诊以及导诊的专业能力,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设备为一些突况进行处理。知识:让护理人员对急诊护理工作有着全新的了解,并让他们能够对一些新发展给予适应;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护理知识,并指导其进行理论指导,以及查房等工作;让护理人员对各项应急程序给予了解,并指导其有效完成风险预案。技能:指导护理人员熟练地运用相关技术操作,比如除颤技术等;让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地对一些见习护理人员进行岗位指导。

1.3.4 专科护理人员 转科护理人员通常都具备着较高的能力水平,不论是在对一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的时候,还是对一些突发性问题加以急救的时候,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专科护理人员可以熟练地对分诊和导诊,以及一些急救措施给予完成;专科护理人员可以对一些急救药物的用法、药性,给予掌握,并且还可以对患者服用药物后的种种反应加以精确的记录;专科护理人员可以对一些急救性设备给予熟练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在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时加以处理,并给予妥善的保养;专科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指导见习护理人员,并及时对其展开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工作。

1.4 带教措施:①选择老师:老师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老师确保整个团队护理质量的前提保证。所以,必须选择专业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而且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胜任指导工作。②建立考核网络:由工作年限久,且资历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考核团队,然后对一些新来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③流程制定。④定期开展学习:定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比如科内学习,或者是急诊科大科学习等。⑤设备操作指导:制定相关设备操作指导流传,由相关指导老师带领。其中,对于一些设备上的难点,或者是一些新仪器等,可以请一些专业性强的医疗人员给予指导。⑥专科技能指导:让护理人员自学理论知识;及时在指导工作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定期开展知识讲座;选出优秀护理人员前往省市进行专业深造。

1.5 质量评估:①常规性评估:两组护理人员在接受接受指导的同时,指导老师还要及时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还要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②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以季度作为间隔标准,对接受试验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考核。其中,理论上的考核可以利用提问来完成,而实践考核则需要专业老师带领,以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情况,以及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应用情况作为考核标准。

2 结果

通过我院对80名护理人员,甲组与乙组的教授情况发现,接受分层带教模式授教的乙组护理人员,其对指导老师的满意程度要高于甲组(接受常规模式授教),如表1所示。当调查工作开展到后期,对两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接受分层带教模式授教的乙组的成绩要高于甲组,如表2所示。

3 讨论

通过试验发现,传统的指导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的护理工作,特别是随着一些护理设备的日益更新,以及新型药物的面世,加之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以及学历等参差不齐的现象越加明显,这便使得分层带教模式的授教方法变得越加主要起来。而本次调查试验无疑证实了这一说法。

参考文献:

[1]赖薇.对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1,(34).

[2]邓砚,王云,石小琳,毛宇昂.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对策探讨——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0).

[3]张争鸣.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

上一篇:关于做好高校技术物资管理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创新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