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3 11:29:54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兴国,教育优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在迅速扩大,其经费来源模式也产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模式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筹措经费的新格局。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财务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培养更多的社会适用人才以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各高校“重教育,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类高校的财务管理重心仍偏重于经济核算,以预算为中心,对经费支出进行管理;这中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进程。自1998年以来,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的需要,制定了许多专项会计制度和补充规定;但就财务管理整体而言,其仍不够全面、完善和规范,随之衍生的问题也在各方面显现出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产管理弱化,流失严重。一是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单位缺少统一的领导,多个部门,多头管理,责权不明并且相互交叉,出现了“都管又都不管”的低效管理;这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资产账目登记不及时、完整。如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财务平时仅计支出账,而未及时计资产账;受赠资产及无偿划茏什未办理验收入库,账面价值记载不准确,账实不符。三是学校缺乏对资产的专门管理部门,资产长期不清点,管理中未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制度;资产报废未严格履行报废制度,提前报废或超期报废的现象普遍存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未及时销账。

第二,基本建设管理不规范,加大了财务风险。一是由于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其未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办理,操作不够规范,招标多流于形式。二是高校部分基建工程材料存在价格失控的问题,建设单位在价格上缺乏对施工单位提供的价格的监控,且甲乙双方未在开工前协商确定可调价差的材料和计算价差的方法,导致在结算价格上出现不公或扯皮现象。三是个别高校基建项目因未竣工结算、资金缺口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核算金额较大等,造成资产信息不实。如基建项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但建设方长期挂账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核算等。特别是有些高校新校区建设,所需建设资金由学校自筹解决。高校因资金缺口,不仅造成大部分工程虽已完工且交付使用、已完工投资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但仍未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情况;而且造成学校资产负债率过高,通过银行贷款再筹集资金的难度较大以及财务风险不断增大的后果。

第三,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监控失效。高校的科研经费分为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两种,经费来源渠道广泛,课题名目繁多,特别是随着横向科研收入的增加,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学校因鼓励教师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而忽视了对科研经费的监管,致使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严重。有的科研人员用虚假发票或与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套取科研经费;有的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将科研经费转为个人私有财产;更有甚者,采用虚构人物或冒用、借用学生身份套取科研人工费,作为该课题组成员的津贴,从而达到多发现金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另外,部分科研人员在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逃避管理费、避开资金的监管,但却利用学校的设备资源进行科研工作;个人用于科研研究或申请专利技术的费用由院校报销,但私自转让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转让收益归自己所有,风险却归院校负担。最终使得学校得不到相应的补偿,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薄弱。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内容和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全面。比如部分住宿费、学费委托后勤部门收取,未及时上缴存留账外,失去监控;学校因基建资金紧张而将住宿费、学费截留挪用。此外,个别高校部分往来款长期挂账,未及时进行清理。二是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三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第五,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财务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财务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长期以来,高校在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的高校将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安排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岗位,而专业财务人员往往只是高校的记账员、出纳员,外行领导内行、外行管理内行。同时,高校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知识老化,职业判断、沟通协调能力差,不能运用新技术、方法去分析判断,更谈不上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和进行财务管理创新。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水平的提高。

上文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从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资产管理流程。一是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责任部门设置台账,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二是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三是建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固定资产及存货的定期盘点和检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存货,及时查明原因,形成书面上报文件,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第二,规范基本建设行为,建立项目评审、论证制度。一是严格控制基建支出,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校园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全面推行项目设计的招投标和专家评审制度;对于重大投资要建立项目决策人、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和投资绩效问责制;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高校建设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一是应将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无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作为学校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以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二是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监督,对超过科研经费的开支标准、没有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的、与本项目内容无关以及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

第四,强化校级财务统一监管作用,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配备具有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综合业务素质、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营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队伍;加强和规范财务核算基础工作,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按预算科目级次合理归集和分摊各项费用;严格经营成本核算,充分发挥其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在做好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的同时,做好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上来,充分发挥财务监管职能,使高校的资源效益达到最大。

第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高校要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从高校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全校各系部处室单位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奖罚分明。

总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使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辽宁光辉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你最怕哪种恋人 下一篇:手掌里的潘多拉,你是恶魔还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