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13 10:14:58

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奠基阶段,对于学生高中、大学乃至一生的物理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中考对于物理知识的考查所占比重极低,因此,初中物理存在着课时非常少、学校老师家长关注不足等多方面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物理作为一门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理科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物理教师的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一直是教育界广泛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加大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视,目的在于为学生掌握更加深层的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将初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物理基础知识非常分散,涉及面特别广,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知识,导致接受水平较差,这都使初中物理教学难点较大,教师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研究,找到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然,教师应该明确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较之于非常枯燥的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在强化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点记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压强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压强的概念。把一个塑料瓶,在侧壁的不同高度戳几个小孔,迅速灌水,然后让学生测量小孔喷射的水柱远近,来直观感受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知识点。物理实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掌握都有着积极效果。

合作学习理念一直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初中物理教学更是提出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团队内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加深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电学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小组研究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得到的正负电荷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论。合作学习能够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比填鸭式教学效果好

很多。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这种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在教学语言、板书艺术、实验艺术等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物理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充分彰显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进的教学理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师生协调进步的良好境界,最终达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巫伟.关于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

[2]吴世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12).

(作者单位 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东洪一中)

上一篇:拐个弯,让语文课更精彩 下一篇: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