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策探析

时间:2022-08-13 10:10:32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策探析

摘 要: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除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可忽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焦虑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本文通过对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评析,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原因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克服和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学生; 外语学习; 焦虑; 对策

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焦虑作为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会对外语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1 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及其表现

焦虑(anxiety)是一种心理异常,是个体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或使失败感与内疚感增强,形成一种兼有担忧和恐惧的情绪状态。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是指由外在的不确定因素或危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强烈持续的负面情感以及期待、烦躁、恐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外语学习焦虑”或“语言学习焦虑”这个概念最早在2O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提出,Horwitz(1986)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外语课堂中产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可能来自学习者自身,有的可能来自外因。针对产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许多研究者都作过调查。如:Price(1991)通过询问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在外语课堂上产生焦虑的原因。结果表明,学生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外语时会感到焦虑;犯语音错误或遭到其他同学嘲笑时会感到焦虑;当教师频繁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也会感到焦虑。本文主要从外语学习焦虑的角度分析,通过访谈了解学生英语课堂的焦虑状况,探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

2 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原因

笔者通过对所在任职院校33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学习焦虑主要原因可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方面。

2.1 内在原因

由于英语起点、专业特点及英语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学生的英语学习情绪差异很大。而在任职教育阶段的学习课堂上学习专业英语,这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部分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自信,在课堂上有时很害怕教师提问,怕说错、怕出丑,索性就沉默。缺乏自信,甚至于有恐惧心里,必然导致外语学习的焦虑。

2.2 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造成的外语学习焦虑常常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对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常见的焦虑有三种表现:交际畏惧、负评价畏惧以及考试焦虑。交际畏惧指的是个人对于他人的交际过程产生的恐惧或焦虑的心理。对能力自我评估低的学生,便容易出现较高程度的外语交际畏惧。负评价畏惧是指对他人的评价有畏惧感,对负评价产生沮丧心理以及担心其他人会对自己做出负评价的预期心理,很多参与访谈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关注,他们害怕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还有些学生担心说得不好或不对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责备以及同学的嘲笑。考试焦虑是指带有恐惧心理来看待考试过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倾向,也就是对考试最终结果持悲观态度。考试焦虑的起因是学生在经历了过多的考试失败,而过度回忆自己失败的经验使焦虑程度上升,以至于在考试之前及过程中产生负面或消极的想法。

3 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带来的影响

克拉申(Krashen)指出:语言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克拉申指出,焦虑导致了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进而使语言习得的进程受到阻碍。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或教师感到惧怕和忧虑,就会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语言材料在过滤这一阶段停止不前,无法到达大脑并被吸收,当然更无法进行此后的各种过程乃至输出运用了。外语课堂的互动本质和对学习者提出的交际要求使语言课堂更令学生焦虑,而过分焦虑则会阻碍学习。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往往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害怕犯错误,有时甚至会逃避学习任务。尤其对一些性格不稳定的学习者来说,考试成绩不好,外语说得不标准、不流利,会感到羞耻。这样,过分的焦虑势必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4 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4.1 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这种学习形式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主、互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布置明确、适度、适量的学习任务,创造低焦虑的外语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外语学习中,最终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效率。

4.2 转变教师角色,引发积极情感

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要转变观念,强调情感因素的影响,重视学生情感的表达,外语课堂教学是师生两个角色之间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感情交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宽容和理解,需要学生的“敞开”和“接纳”。“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只有降低学生焦虑值,上课时才能使学生轻松、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4.3 注重教学方法,丰富学习活动形式

相关研究表明,过多地使用测试、竞争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师生问的交流方式以及过多的纠错都可能导致焦虑。熟悉教材,精心策划,运用启发式、激励式、诱导式等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减轻外语学习焦虑的的最直接途径。教师应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交流思想,为完成学习任务出力,取长补短,这种合作学习可营造积极地课堂气氛,同时照顾学习者个人,有利于减少焦虑感。

4.4 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应维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愿意表现自己,正面接受教师的评价;教师在提问上要尽量引导学生多做思考和回答,要让学生从无话可说、有话难说到有话就说;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仅仅给予“yes”或“no”的简单评价,而要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使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逐步建立自信,淡化焦虑情绪。

总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当合理整合学习者在自尊受到保护、自我得到鼓励和赞赏时,其学习和认知活动的效率就会较高。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改变学生消极的心理定势,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机制,使教学过程由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Krashen.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Prentice—Hal1. 1987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 郝玫,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4] 王银泉,万玉书.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5] 林晨. 外语学习焦虑与合作学习[J]. 英语教师,2007(4).

收稿日期:2013-09-16

上一篇:雾霾引关注 PM2.5监测行业看好 下一篇:对部队政工干部开展心理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