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种子丹治疗子宫发育不良萎缩的临床经验

时间:2022-08-13 08:37:25

调经种子丹治疗子宫发育不良萎缩的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37-01

子宫发育不良(多伴有卵巢发育不全),子宫萎缩(多兼卵巢早衰),临床尤为多见。前者先天因素为主,后者人为因素较多,且发病率高超过前者,约占女性不孕的30%以上。

子宫发育不良及子宫萎缩的共同点,B超检查体积均较小,卵巢或小或无。症状多见经量少,稀发或闭经,内分泌不足等。前者多为原发性闭经,后者多为继发性闭经,两者均易导致不孕育。其形态:发育不良者,除正常形态外,亦有单角子宫,马鞍型子宫等畸形子宫。而子宫萎缩多因药物、流产、清宫、带环、习惯性流产、大出血、手术等而形成。发育不良的治愈率约达60%-70%。

子宫既是上行至输卵管与卵子相遇并结合的通道,又是受精卵着床并发育成胎儿的场所。子宫功能的异常或器质性病变能影响这一生理过程而导致女性不孕育,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本节仅论述子宫发育不良及萎缩的治疗,发育不良与萎缩子宫体积均较小,子宫颈相对较长,且伴有痛经,月经稀发,量少,闭经等表现,二者在不孕患者中占50%以上,临床常见的发育不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青春型子宫比较多见,主要有内分泌不足而引起,其子宫腔长度与宫颈长度比例为1∶1,另一种是幼儿型子宫,常伴有卵巢发育不全,或无卵巢,子宫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少,闭经,常由于妨碍上行或孕卵着床而导致不孕,但单纯子宫小并不一定是不孕的直接原因,常伴有卵巢发育不全,子宫萎缩时常伴卵巢早衰导致不孕育。

中医学认为子宫发育不良伴卵巢发育不良,子宫萎缩伴卵巢早衰,主要与肾虚有关。或由于先天不足,或由于后天发育期营养不良,或由于久病不已,可以形成肾气虚弱,肾精缺乏,冲任气血衰少,胞宫失于荣养而发育欠佳,由于子宫卵巢发育不良或子宫萎缩,卵巢早衰,不能摄精成孕,所以成为不孕症。本病以肾阴阳两虚见之于临床,也可兼挟肝气郁结,脾虚,痰湿阻滞等证候。诊断本病通过B超检查为主要依据。正常子宫长约7-8,宽约4-5,厚约2-3,重约50克,子宫腔的容量约5毫升。子宫体与子宫颈管长度的比例为2:l。若子宫的体积过小或宫体与宫颈比例过小,即属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萎缩。成年女子的卵巢约4×3×1cm3大小。

调经种子丹的药物组成,当归2.4-3.6份,白芍3-5份,炒白术2-3份,茯苓2-3份,枸杞子2.4-3.6份,元胡2-3份,川楝子2-3份,丹皮2-3份,熟地3-5份,菟丝子3-5份,炒杜仲2-3份,全瓜萎1.8-2.4份。川芎1.6-2份。熟地,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芋肉,滋补肝肾;香附,全瓜萎,舒畅肝气;白芍能养肝且不伤肝阴,郁久化热,则配川楝子,丹皮以解郁清热,且不伤阴为度;加白术,云苓健脾益气,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淤,佐以当归,川芎,能活血养血。诸药合用,共凑补肾生精,疏肝解郁之功效,使肾精充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应侯,胞宫受摄,最终受孕。

本病以肾虚为本,常常以任脉不通,冲脉不盛和多种虚象为主要临床表现。补肾勿忘疏肝。女性易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由于肝肾同源,肝郁常波及肾,影响冲任,成为不孕原因之一,所以不孕病人每有肝郁症状,遇此症候之时,辅以疏肝解郁,无疑将利于肾虚之恢复。注: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所去所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子病及母,母病累子。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互化,精充血足胎孕乃成。

补肾与健脾相结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辅相成健脾能增强气血生化之功能,使肾得后天之养,肾气肾精旺盛,所以补肾基础上辅以健脾对治疗大有裨益。注: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的基础,后天之精为先天之精的源泉,二者相互依存,即所为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临床经验总结

阴阳辩证的纲领是八纲辩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八纲的其他三对纲领也可用阴阳来概括,即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二纲可以统率其他六纲而成为八纲的总纲。阴阳是对立的统一体,彼此互相依存,又可以互相转化。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故久病肾虚往往阴阳两虚。因此,应注意滋阴不忘阳,补阳不忘阴。滋阴药多腻滞,补阳药多温躁,故滋阴方中,宜少佐温阳行气之药;补阳方中,亦佐以益阴之品。古人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歇。补肾法往往与养肝法同用。肝肾同司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肝肾同源。又肝肾为冲任之本,临床上往往通过调补肝肾以体现调补冲任,故调肝补肾之法,经常配合运用。临证用药时,应注意对脾胃的调护,补益不宜过于滋腻,温脾不宜过于辛燥,更不宜妄用克伐之品,以免耗损正气,影响运化之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辅相成,健脾能增强气血生化之功能,使肾得后天之养,肾气肾精旺盛,所以补肾基础上辅以健脾对治疗大有裨益。因此,在治疗上肝脾肾同治。

上一篇: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运用 下一篇: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