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起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时间:2022-08-13 08:32:11

构建起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如何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占领产业链的高端,是对志存高远的企业决策者们的一大考验。

近日,中国最大的两家手机企业小米和华为相继传出准备做笔记本电脑的消息。在多年的技术与价格竞争导致笔记本电脑利润微薄已成红海市场的情况下,小米和华为为什么还要“跨界”进入这一市场?互联网资深人士解释说,互联网企业要做生态系统就要做笔记本电脑。有格局与雄心的企业要做生态系统看来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了。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为什么要做生态系统?

为什么要做生态系统?

互联网的生态系统是企业依靠自己强大而完善的产品或服务,以一定程度的开放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系统,尽力以一致的体验或理念满足客户所有可能出现的需求,使客户产生依赖,并以此实现市场或利润的最大化。形成生态系统,企业必须付出长时间的努力,而一旦建成了生态系统,相当于核心企业放大了自己,相对于单一产品的企业显然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与生命力。这就是企业做生态系统的原因。

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服务、应用、操作系统、硬件四个层面。其中,应用、操作系统与硬件都可以独立成为产品,也可以合为一体。

互联网服务是客户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服务由互联网服务者提供,包括电商、社交、广告、视频、音乐、教育、金融等。服务本身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如马云所说电商的生态系统包括信用体系、支付体系、物流体系等。

互联网应用就是互联网服务在互联网上的载体,它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具有使用体验的要求,对此中国企业基本已经掌握了,甚至能够提供比美国巨头更符合中国人需求的应用产品。服务和应用的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体移植到不同的操作系统与硬件组合成的产品之上。

操作系统与应用都属于软件。操作系统是应用与硬件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操作系统与硬件的联系更为紧密,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与使用体验要求。

硬件是承载服务、应用与操作系统的最终载体,包括电脑、手机等在内。互联网硬件的品种在迅速扩展之中。互联网硬件必须是智能的,因而硬件的核心是芯片,具有高度的技术要求。其中,技术要求最高的是CPU芯片,体现在运算速度、功耗、可靠性等方面。

传统的智能硬件产品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移动系统产品(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桌面系统产品(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系统产品。近年来又兴起了可穿戴智能硬件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等。目前相应产品的硬件,都配有相应的操作系统。

现在世界上能够开发操作系统与CPU芯片的企业屈指可数,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占有率的企业只有美国的几家巨头,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市场竞争力。拥有操作系统与CPU芯片的企业,显然具备建立生态系统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吸引来的互联网服务与应用的数量上。

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趋势

从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四个层面来考察,现在市场上已经成型的互联网生态系统都是美国企业,他们的动向也代表着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苹果。苹果生态系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桌面操作系统MAC OS X以及相关产品,第二种是移动操作系统iOS及相关产品。iOS系列产品上使用了苹果自研的ARM架构CPU,而在MAC OS X系列产品上使用了英特尔X86架构CPU。

使用自研芯片,不但能够自主控制产品上市节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因此苹果有放弃英特尔芯片使用自家芯片的强烈动机。而苹果之所以还没有这么做,原因可能是其自主研发的ARM架构CPU在性能上还没有达到正在使用的英特尔的CPU。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采用自研CPU,有可能失去已经占有的市场。苹果CEO库克在2015年9月10日苹果的产品会上说使用最新A9X CPU的电脑可以超越80%的桌面系统电脑,这一观点虽然遭到了质疑,但是普遍认为A9X CPU已经是桌面级别的CPU。

弃用英特尔X86架构CPU并使用自研ARM架构CPU后,原MAC系列产品是继续使用经过修改的MAC OS X操作系统,还是统一使用iOS操作系统,需要做出选择。考虑到苹果在移动系统方面取得的成功要远远大于桌面系统,所以很有可能统一使用iOS操作系统。更何况桌面操作系统与移动操作系统的统一,似乎正在美国成为生态系统发展的趋势。不过,苹果CEO库克已经表态否定了统一两种操作系统的猜测。其原因可能首先是自研CPU还不能用于桌面系统,还不到选择的时候,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MAC产品尤其是Macbook Air在市场上的成功。在笔者看来,自研CPU取代英特尔CPU之后全面使用iOS操作系统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一方面Macbook Air的成功是因为其工业设计,而不是因为其操作系统体验好或应用多,很多客户弃用了MAC OS X自行安装了Windows,另一方面应用iOS带来应用多与体验好等优势也不会因此失去工业设计优势,有助于苹果真正在桌面系统市场上获得成功。

2.微软与英特尔。在前互联网时代,微软就与英特尔建立了以Wintel联盟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当21世纪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苹果在移动系统上的应用远远超过了Wintel。对于移动系统来说,英特尔X86架构的CPU有着功耗大、发热量大的缺点,不适用于依靠较小电池供电的手机。微软还在沿袭个人电脑时代的业务模式向手机企业出售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没有积极寻找与培养CPU联盟企业与第三方开发者,导致在移动系统方面暂时落后。

为了改变在移动系统市场的弱势,英特尔与微软都采取了行动。英特尔于2008年了移动系统专用X86架构的凌动Atom,大幅改进了功耗与发热问题,但是在移动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未见改观。微软则开始自行设计硬件产品,2012年了Surface系列产品。2015年7月29日,微软了Windows 10正式版,宣称将全平台兼容,包括手机与个人电脑。

应该说,微软已经率先统一了移动操作系统与桌面操作系统,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系统产品上使用桌面系统的应用。有报道说微软正在研发采用英特尔Atom CPU的Surface手机上,这可能是第一种使用Atom CPU的手机。不过,对微软的挑战是有免费的Android可以选择,收费的Windows如何吸引合作伙伴?

3.ARM与谷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RM与谷歌建立的ARM-Android(简称AA)联盟由于其开放性占据了移动系统的最大市场份额,其市场地位相当于个人电脑时代的Wintel联盟。ARM公司是一家设计公司,向芯片企业出售芯片设计架构授权,自己并不生产芯片。ARM架构CPU是开放的,包括高通、英伟达、AMD等众多企业设计制造ARM架构CPU。如苹果就购买了某一版本的ARM架构的永久授权后自主设计CPU芯片。

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是免费开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AA联盟实现了成功。但是Android的使用体验难说完美,最关键的问题是版本过多。这是因为Android是开放的,每个手机企业都可以在Android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自己的用户界面。由于应用的也是开放的,缺乏管理,造成了Android不可能像苹果iOS一样给客户带来一致的使用体验,因此Android生态系统是碎片化的,这影响了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谷歌不仅开发了Android操作系统用于移动系统,也开发了Chrome操作系统用于桌面系统。但是,Chrome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很低。不成功的原因是Chrome系统没能吸引第三方开发者,能运行的应用很少。有消息称,谷歌正在努力把Android操作系统与Chrome操作系统合二为一,在移动系统与桌面系统上都能应用。谷歌已经付出了两年的努力并且直到2017年才会推出合并后的操作系统。不过,笔者认为,谷歌完全可以不顾及只在美国教育市场上尚称成功的Chrome,直接把Android应用到桌面系统上,不必面对把两者合并的技术难题。现在的问题是付出这么大的努力,谷歌将来还会把这个合并版操作系统免费开放吗?

笔记本电脑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系统?

小米与华为这两家有志于做生态系统的企业,在准备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时必然已经考虑过如何扩展自己的生态系统。市场有传言说小米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推出两款笔记本电脑,使用英特尔CPU芯片、Linux或Win10操作系统。显然,使用英特尔CPU芯片与Win10操作系统,是加入Wintel的生态系统,不是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使用Linux操作系统,将因为第三方应用少形成不了市场竞争力。如果小米决策者有乔布斯般的格局与雄心,可能不会像传言所说,而应该推出世界上首款使用ARM架构CPU与Android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中国企业可以抓紧开放的ARM和Android,跟上移动操作系统与桌面操作系统统一的潮流,继承Andoid的海量第三方应用,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生态系统。目前虽然小米正在研发,华为已经研发成功的ARM架构CPU芯片不够桌面系统水平,不过国内已有企业做到了。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宣布研制成功ARM架构CPU芯片FT-1500A,其4核芯片与16核芯片性能分别相当于Intel在2010年推出的桌面系统CPU与服务器系统CPU的性能。

广州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宣布研制成功ARM架构CPU芯片,其64核服务器级芯片“火星”性能相当于Intel在2015年推出的至强服务器CPU,另有4~16核芯片“地球”用于桌面系统。

这两家飞腾公司的技术背景都是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世界最强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至今已经连续五届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还是可信的。可以与这两家企业合作,使用他们的CPU来做笔记本电脑。

至于把Android系统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确实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现在国内的手机企业,包括小米与华为,推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只是对使用界面做出了修改,并未触及到底层的CPU指令系统。阿里巴巴于2011年了YunOS移动操作系统,能够兼容Android的应用。YunOS移动操作系统一面世,就带有马云的雄心,立志建立以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对于小米与华为,做到阿里巴巴现在能做到的水平是基本要求。但是,笔记本电脑对于操作系统多任务功能的要求要高于手机,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也许按此思路做出的笔记本电脑性能与目前市场上的Wintel生态系统笔记本电脑尚有差距,但是以低价进入市场本来就是中国企业的惯用策略。关键在于,这就为建立完全属于中国的完整互联网生态系统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小米和华为笔记本电脑到底使用什么CPU与操作系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无线之外还要低碳 下一篇: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布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