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

时间:2022-08-13 07:45:18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35-01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为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组成。方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燥湿,白术、茯苓、半夏、橘皮益胃以化湿浊,湿去而阳气升发,黄连以清滞留之余热,泽泻导湿热下行,黄芪、党参、炙甘草补肺气,白芍和营以收肺气之散。共奏健脾胃、升阳、补肺、兼以清热利湿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每以此方化裁,屡获卓效,现就临床治验择举如下。

例1 胃下垂

王某,女,42岁,2015年1月12日初诊。自述近三年来,患慢性胃炎,反复治疗,时轻时重,近日因过劳而病发来诊。证见:头晕目眩,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佳,食后则涨,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胃镜诊断为轻度胃下垂。脉诊合参,辨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脏器下垂。治用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白芍15g、防风15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升麻5g、白术15g、生麦芽15g、谷芽15g。5剂水煎服,药后诸证减,效不更方,守方加减20余剂而愈。

按 本例胃下垂,病程较长,脾胃失调,日久耗损中气,中气虚升举无力,脏器下垂,方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阳,防风、羌活、独活升阳燥湿。使清阳得升、中州得健,诸证得解。

例2 慢性肾盂肾炎

姜某,女,44岁,2014年11月12日初诊,患慢性肾盂肾炎5年余。时发时止,久病不愈。于三个月前劳累症状加重来诊。证见:尿频、尿路不适并伴有灼热感,稍紧张即欲排尿,伴有腰痛腰酸,肢体沉重,腹胀,小便时疼,纳呆、头晕、舌质淡红苔薄微干,脉沉弱。尿常规蛋白(+)。证属脾胃虚弱,湿浊内蕴。治以益气健脾升阳除湿,方用:黄芪、党参、茯苓各15g,半夏、泽泻、防风、羌活、独活各10g,益母草15g,茅根20g,白术10g。水煎服。前后以此方出入共服30余剂,诸证皆除,尿检转阴。追访年余,未见反复。

按 该患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病涉脾肾、膀胱。病久由肾及脾,脾气不升化失司,聚湿为患下注膀胱。治以升阳益胃,升潜阳,助气化,化湿浊,标本同治,诸证皆除。

例3 肝硬化腹水

孙某,女,32岁。2015年4月23日初诊。患者自5个月前腿渐肿及全身以腹肿为重,经中医、西医治无效。于2015年4月10日B超显示肝硬化腹水而来诊。证见:面暗,腹胀大,腹围98cm,自膝盖至足皆肿,鼻衄,齿衄;大便干燥色黑,尿量可,食纳不佳,舌苔根腻有痕,脉弦无力。综合分析,该证病机肝郁乘脾,气机升降失调,水津不布。药用:党参15g,黄芪30g,黄连、半夏各10g,陈皮15,古灵20g,泽泻、防风、二活各10g,柴胡15g,白芍20g,干姜5g,半边莲30g,猪苓20g,土鳖虫10g。守法加减治疗半年余,腹平软,能参加轻度体力劳动。

按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众说纷纭,笔者从气化学说入手,认为其病机为肝脾不调,气机升降紊乱,清浊不分,水津不布。故治疗以调气机、升清降浊为法,使清阳得升、浊阳得降,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水精四布则腹水除从而杜绝生水乏源,诸症除而愈。

例4 郁证

刘某,女,45岁。2015年3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近一年来精神不愉快,易生气,身无力。反复治疗,综观前医所用之方药多以疏肝理气之品,效不著。线证:两肋有时胀,后背酸沉,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大便初硬后溏,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无力。脉证综合认为土乘木郁肝脾不调。治以健脾升阳、疏肝理脾。方用:党参15g、黄芪10g,白术、防风、二活、柴胡各15g,白芍20g,枳实、灸甘草各10g。5剂水煎服。药后身有力、食欲佳、大便正常,守方继服5剂而愈。

按 郁证多由情志失调、气机郁滞不畅所致。临证时每多以疏肝理气为法。但以常法治疗不效时,应详细辨证,审其病机在何脏腑而治之。本例本着“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之法,以升阳益胃汤合四逆散加减治之,实脾以疏肝,气机调畅,诸症而愈。

讨论:升阳益胃汤一方,集健脾怯湿升阳补肺为一体,并用风药以温阳燥湿,正如《金鉴》:“春加风药鼓清阳”。故风药在气机升降中确有重要意义。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喜燥恶湿。故在临床每遇气机失调,气化不利之证,均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屡获卓效。

通讯作者:付小明

上一篇: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