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思结合,实现语法复习课的有效与高效

时间:2022-08-13 06:22:12

注重学思结合,实现语法复习课的有效与高效

摘 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反思性教学逐渐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心理科学关于元认知理论,以及批判性理论研究的兴起,为反思性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反思性教学对教学研究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枯燥乏味的英语语法教学,反思性教学理论是否有助于学生们语法结构的掌握和理解,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就反思性教学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积极意义进行剖析,分析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法复习课 学思结合

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们在人才培养时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有效和高效,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学生,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许多英语教师经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也很认真,为什么英语总学不好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少有人能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性学习。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反思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已经成为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高中英语语法课大多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上课时教师直接把该语法项目的构成和公式教给学生,再用大量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而结果却往往是:学生刚学该语法项目时,做有关的练习准确率相当高,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准确率大幅下降,甚至将规律全部遗忘。长此以往,学生也逐渐养成了“等现成”的学习习惯,最后的局面也就成了:教师讲得很累――因为重复;学生一头雾水――因为盲目。

又是一年高三时,又到了教师和学生都很忙碌的复习阶段。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高三的语法复习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呢?我认为应该“学思结合”。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思结合”中的“思”即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我国著名教授熊川武博士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学的过程。反思性语法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反思调整、优化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语法课堂教学;学生则反思自己语法学习过程,从而自觉调整语法学习来构建自己的语法体系。在反思性语法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导统一的教学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开展英语语法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对语法的“教”和“学”效果进行反思,力求将“教学相长”由观念变成现实。

想要实现语法复习课的有效和高效,这里的“学思结合”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并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一)教师层面:备学生,备环节,备效果。

1.课前。(1)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药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学目的、备教学内容、备教学重难点、备习题、备板书设计,教师更要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该语法项目的需求,即哪里不会、为什么不会、解题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只有备好了学情才能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高考对该语法项目考查的重难点设计课前预习学案,在设计过程中,学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习题要精选且要做到习题梯度明显,以完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

2.课中。(1)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作为语法课的切入点,用科学而恰当的情境设计帮助学生积累语法意识的成功体验,把机械的操练生动有趣化。(2)用“启发式”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用讨论的方式发现语法的规律;以“交流式”教学为主线,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更多运用相关语法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印象,从而在自己遣词造句时自觉按照这种规则来表达。(3)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索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并适时调整。

3.课后。每一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策略、途径等。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技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现象如何,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如何,问题的深度、难度、广度是否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的活用,知识回归生活的反馈,等等。特别要反思师生情感沟通、人际理解、自我理解等课堂支持性氛围的营造。

(二)学生层面: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释疑。

1.课前。(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即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语法复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该语法项目的规律,科学而准确地运用到语言的综合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概念的梳理、基础习题的训练等。(2)要求学生对之前所学的语法内容进行反思与回忆,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3)学生应主动与教师交流,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根据个人情况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促进学生尽早进入自主反思阶段。

2.课中。(1)课堂是学生温习旧知学习新知的最主要场所,听课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时,他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发现并理解规律,而不是生硬地“照搬照抄”语法公式或忙于记笔记而不加消化和理解。教育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和归纳总结才能真正学会语法。(2)倡导学生在“问中学”。提问要积极,建立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的机制,鼓励学生寻找问题;提问要及时,引导学生在有疑问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不要把问题留在课后;提问的方法要科学,即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回答,如仍不能解决再提出来由小组讨论或由教师点拨,避免有问题而没有思考过程的弊端出现。

3.课后。(1)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鼓励学生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课上表现,用纵向的眼光评价自己。(2)培养学生要在“用中学”,任何知识必须有效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成为有效工具。在课后,引导学生对当天的语法知识进行“互讲互测”,因为考量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一个语法项目的主要体现就是学生能否用相关的理论解决具体的习题,并说出个中原因。这样做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与反思。这样可以促进新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巩固,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3)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按阶段(如每周末、每月)整理语法笔记和整理回顾错题的良好习惯,学生不仅可以从错题集中发现自己的语法薄弱点,而且可以有重点地进行集中复习,既能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又能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错题集中发现学生的普遍问题,进而为今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反思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由于英语语言词汇量丰富,交际性强,反思性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和英语学习的质量。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由不会反思变成善于反思,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燃眉之急。学思结合可帮助我们将知识真正地内化给学生,让学生用发现体悟的方法有效掌握语法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雄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0,(1).

[4]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5]张朝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09硕士论文.省略/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TEMP&FileName=2009257671.nh&filetitle=.

[6]Allen,J.P.B.,et al.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Ellis,R.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8]Richards,J.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上一篇:温感形容词的中日认知对比分析 下一篇:英汉语音系对比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