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误差纠偏技术分析

时间:2022-08-13 04:12:23

220kV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误差纠偏技术分析

摘 要:输电线路的铁塔属于高耸结构,和普通的工程建筑物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极易出现倾斜。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实例,首先例举了一个工程并分析了产生倾斜的原因,其次分析了进行纠偏加固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最后分析了加固纠偏的基本步骤,希望能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偏加固;倾斜;输电线路铁塔

220Kv的输电线路要能可靠安全的送到用户端,支撑架空传输线路的铁塔对保证供电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及其外界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铁塔的地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和沉降,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给供电企业的野外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普通建筑物的地基纠偏加固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输电线路的铁塔地基加固纠偏的研究并不多,关于铁塔基础误差纠偏的研究报道也很少。由于输电线路的铁塔结构属于高耸结构,在很多方面,例如:铁塔的材料、铁塔的组成结构、铁塔的受力情况以及铁塔的基础形式等,和普通的建筑物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对输电线路铁塔的基础误差进行纠偏研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作者单位所辖的220kv输电线路的倾斜铁塔加固工程实例,深入探讨对于220KV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误差纠偏的关键技术,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工程概况及倾斜原因分析

某工程已经建成的220KV输电线路铁塔,某端线塔形为KGU1-45,呼称高度是45m,全部高度为67.5m。地基基础共有4块混凝土支撑板,土层基地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固处理。由于地基基础是由独立的4部分组成,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四个脚的地基基础有三个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和下沉,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变形观测结果如下表1:

根据工程所在处的地质条件分析,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地基软弱下卧层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2、对基础误差进行加固纠偏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2.1 基本指导思想

在对基础进行加固纠偏的全过程中,务必确保4个塔脚的底部处在同一平面;在进行纠偏的过程中,保证输送电尽量不受到任何的影响,铁塔也不用更换或者是改建;原来的4个塔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量不受到任何程度的破坏,但是他们的受力情况要发生部分程度的改变;纠偏的主要技术措施以顶升调平为主。

2.2 基本设计原则

第一步,设置刚度和强度都比较大的桩顶平面框架梁,这个框架梁并非独立设置,必须和原来的基础连接在一起;第二步,在设置好的框架梁上设锚杆静压桩孔,并压入大小为250mm*250mm的方桩,以便能使上部的铁塔荷载发生转移,转移到框架梁和静压桩,实现静压桩的加固托换。为了保证能达到顶升调平的目的,要在各个静压桩的顶部加上设置维持压入荷载的装置,以便进行顶升作业;下降的三个脚在纠偏顶升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空隙要使用水泥浆进行灌满;整个作业完成后,上部铁塔和导线荷载全部由平面框架梁和锚杆静压桩群承担。

3、实施加固纠偏的基本步骤

3.1 加固纠偏的方案设计

按照上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设计出如下的加固纠偏方案,主要过程见下图1.

3.2 加固纠偏的方案设计计算

对于铁塔的加固纠偏方案进行设计时,必须进行计算,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原来基础铁塔的自身重量;第二部分,新增顶升机构的自身重量;第三部分,传输铁塔自身的重恒载和风载;第四部分,顶升时覆土可能产生的力。

3.3 加固纠偏的施工控制技术

加固纠偏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位设置平面框架梁,确保纠偏全过程中4个塔腿底部始终在一个平面上,减小塔脚次应力,框架梁尺寸为2 mX 1m;框架梁初始状态设置为非水平的,是南低北高的,纠偏复位后方使框架梁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位置。目前各独立小基础顶部1 mX 1m墩基顶南北两个端点间高差达20 mm,与整个塔身的倾斜率基本一致。因此,框架梁的初始顶面可设置为与现在有4个1 m×1m墩基顶面齐平。纠倾到位时,所有原有基础和新增框架梁全部处于水平位置。

(2)在新建基础预留锚杆静压桩孔,进行地基锚杆静压桩加固托换;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力应以能满足刚性框架抬升、调平至完全水平位置的需要,同时不能大于500 kN(方桩的尺寸为250 mmX 250mm),以保证桩身强度不被破坏。因此,桩群的施工流程必须采取信息化施工原则,即轮流微调的操作形式,不能操之过急。若能考虑到桩数可能不足,难以纠偏到位这一非常规因素,则宜在框架梁南侧多留两个压桩孔,以供万一需补桩用。

(3)采用顶升法对II,III,I三个下沉基础进行纠偏,使塔脚回复在一个水平面上。

(4)为了使整个纠倾工程始终保持绝对安全的状态,原有基础必须与框架梁同步顶升移动,不受破坏或削弱。基底下产生的空隙必须用灌浆方法填补。

(5)顶升机构的设计可以用液压式千斤顶,置放在已压入的锚杆静压桩顶部中心位置,在框架梁顶面该桩桩位处设置带传感器的荷载维持装置,20个桩位静压桩必须先行压入孔内到位。然后在维持荷载阶段,用带传感器的荷载维持装置塞到反力架空挡内。抽出液压式千斤顶,荷载转移到荷载维持装置。纠偏到位后,直接将微膨胀细粒混凝土灌入桩孔的内腔。7~8 d凝固后,即可拆除加荷框架,材料回收,4根锚杆可交叉焊上钢筋,然后浇上高强混凝土。

(6)纠偏加固实施前,宜对电塔塔身先行加固,同时加固纠偏过程应采用信息化施工,以确保纠偏过程电塔塔身绝对安全。

4、结束语

对输电线路铁塔进行加固和纠偏,采取上述方式从最终的应用情况可知,具有较好的推广效果,也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的。主要的优点表现如下:(1)节省资金,和传统的纠偏加固方法相比能够节约50%左右;(2)施工过程的危险程度较低;(3)整个的纠偏过程不影响输电工作的正常进行;(4)施工结束后,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地质基础不太好,并且停电时间要求较短的线路来说,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毓氚.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计算机智能施工控制系统初探[J].土木工程学报,2008,35(3):99―103.

[2]刘毓氚.建筑物倾斜的纠偏加固综合治理实践[J].岩土力学,2010,21(4):420--423.

上一篇:浅析弘扬个性\提高创新写作能力 下一篇:整治背街小巷建设幸福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