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3 03:52:33

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观察

2005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8~22岁6例,23~35岁56例,35岁以上38例。面部皮损较重者40例,轻度皮损60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皮损表现等方面基本相当,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黄褐斑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针,以黄褐斑上下左右四个点为穴位,针尖向中心方向斜刺,进针约0.1~0.2cm,留针15~20min,留针期间不施行针手法;围刺起针后,再行梅花针叩刺,黄褐斑皮肤重新常规消毒后,从黄褐斑周边部位向中心叩刺,如此反复,至皮肤微微潮红为止,再用珍珠蜜膏(由珍珠粉、蜂蜜和蒸馏水调成蜜膏)擦拭,隔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天。对照组:仅用围刺法,不采用梅花针叩刺和珍珠蜜膏擦拭。

1.4 疗效评定标准[1]: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基本痊愈:色斑面积消退>90%,面部肤色基本正常;显效: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变淡;有效: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无效:色斑面积消退<30%或无明显改变,颜色变化不明显。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两组痊愈率比较,P<0.01,疗效差异非常显著;两组显效率比较,P<0.01,疗效差异非常显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肝斑”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肝郁气滞,日久化热伤阴致面部气血失和而发病[2-3]。笔者采用局部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围刺法,目的是清热泻火,排除瘀阻在面部的毒素,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局部搽珍珠蜜膏直接作用于病患处, 促使药物有效渗入皮肤,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黑素代谢, 加速皮肤脱色消斑,共同达到治疗目的。不足之处:由于在面部施行围刺和梅花针,治疗时轻微疼痛,需要治疗者手法娴熟和患者坚持不懈的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草案) [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 (4):209.

[2]陈 坚,刘 元,陈斯泰.中西药结合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843-844.

[3]李振洁,林春生,邓景航,等.中药周期性阶段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477-478.

[收稿日期]2011-09-27 [修回日期]2011-11-21

上一篇:Proteus综合征一例报道 下一篇:广州进出口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