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安全护理研究

时间:2022-08-13 02:38:01

妇科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安全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全麻患者恢复期给予安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46例妇科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静息复合麻醉,并给予常规的心理、疼痛、术前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的患者采取相应约束、置适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妇科;全麻;恢复期;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54-02

妇科全麻术后患者恢复期间,由于物残余作用、手术创伤、伤口疼痛、尿管的刺激、、语言沟通障碍等,病人常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引出了很多安全问题,如自行拔除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滑出或输液器接口处脱落、引流袋接引流管处脱落、伤口敷料渗血等,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给我们工作带来了不便。为了使患者更加安全地度过术后恢复期,防止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顺利的完成,我们的工作需要特别细致耐心,认真负责的完成。这些安全问题是可预测和防范的,并可通过我们仔细的观察、耐心的护理和积极的治疗,将其危险性降到最低程度,极大地提高麻醉苏醒期间的安全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12年1月成立术后监护室以来,至5月共收治妇科全麻术后病人146例,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6.8±2.3岁,平均手术时间是(67±21)min,其中卵巢囊肿患者27例,异位妊娠患者51例,子宫肌瘤患者5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23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72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没有严重的并发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均同意入选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病情等方面均经过统计学方法处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46例患者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麻醉,经口气管插管。入室带入气管插管者22例,给予带偏流的T管给氧或短时的机械通气支持,未带管病人均给予双腔鼻导管给氧。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心理、疼痛、术前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的患者采取相应约束、置适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安全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安排。对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常规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对于麻醉清醒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否则应采取半卧位,以促进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或窒息[2]。备好口咽通气管、喉镜、气管插管盒、球囊,吸引器,在必要的时候,清除口腔、鼻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使用多参数生理监护仪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呼吸动度、胸廓运动的对称;患者口唇颜色;确定气道连接类型、输氧系统和充足的氧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3]。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为防止患者坠床,所有病床必须有完好的床栏,烦躁患者、气管插管者使用约束带合理约束,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限度[4]。

2 结果

在进行妇科全麻手术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送入术后监护室进行观察,实验组患者在监护室没有发生任何安全隐患现象,对照组出现安全隐患的患者8例(12.1%),其中有6例患者因躁动,留置针固定欠妥当,留置针滑出;2例患者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脱落。最终,两组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是(14.5±5.9)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是(19.7±8.7)min;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8.3±1.7)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8.51±2.49)天。实验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醉恢复期是停用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时期,也是最易发生危险的时期,这要求我们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全麻术后患者的情况要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通过本次的研究总结出的术后监护室妇科全麻术后患者常见护理问题:(1)有意外拔管的危险;(2)有误吸或窒息的危险;(3)生命体征异常的危险;(5)舒适的改变;

3.1 意外拔管的预防: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是指气管导管滑脱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意外拔管是留置人工气道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通气不足、缺氧、误吸、呼吸困难、气道损伤、出血、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使病死率增加[5]。

3.2 误吸或窒息的预防:麻醉恢复期患者咽喉部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气管插管后咽喉部不适,咳嗽咳痰易诱发恶心、呕吐,所以计划手术前绝对要求病人术前禁食、禁饮,一般术前应禁食禁饮4~6 h[6],术后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及气管导管内分泌物,恢复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患者清醒后尽量减少吸痰,避免反复刺激,鼓励患者自行咳痰。拔除气管导管后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予鼻导管吸氧,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

3.3 生命体征异常的观察:患者发生生命体征不平稳。由于疼痛,舒适的改变,与护理人员沟通障碍等原因导致患者恢复期生命体征改变。伤口疼痛,术后强迫,气管插管、导尿管、引流管的刺激等使患者感觉不适,同时气管插管使其与护理人员沟通困难,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挣扎、抓伤口敷料或引流管、尿管、输液管等,常出现呼吸和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及出汗,同时也增加了坠床、伤口裂开、按压性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危险[7]。

参考文献

[1]田永明.麻醉术后患者监测与护理.ICU护理手册,2011,10(1):116

[2]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10,4(6):17―18.

[3]自智萍,易亚玲,王琦,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吉林医学,2005,26(5):463-464.

[4]小贝.单纯静脉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护理杂志,2006,23(5):76-77.

[5]纪文英,郑爱英.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主动预防医疗纠纷.中华护理杂志,2009,39(12): 20―921.

[6]旭光,胡丽娟.麻醉恢复期呕吐病人的预防和护理.中原医刊,2003,30(4):57.

[7]桂芳.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90.

上一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老年泌尿系统结石的护理体... 下一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