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时间:2022-09-25 05:04:39

关于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究和实践,探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会发现高中数学的学习较之初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理论性很强的函数,还有改变人思维方式的立体几何等,都使原本数学基础还不错的学生也产生了学习障碍。高中数学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需要不断探寻。

一、把握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更深化,纵观整个教材的数学语言表达都是很抽象的,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性,学习起来更注重创新性思维的激发。在解题的方式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抽象性、逻辑性的思考方式,提升到一个新的角度上来确定解题的思路。总之,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无论是对学生思维方式,还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

高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但面对高中数学课堂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引导他们,使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理解知识,提升每一节课堂学习的实效。

(一)预习

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对课堂所要学习知识的预习,才能了解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对理解有障碍的环节要做标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学习。

(二)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点。

(三)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在一堂课的教学的知识中,一些是教材之外的补充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记忆,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如果教师不去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那么他们所学的知识就很容易忘记。

(四)引导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

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这一环节往往不会重视,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就可以了,其实,如果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不去进行认真整理和吸收,那么很多的知识点就容易混乱,对所学的知识就没有系统性、条理化的印象,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就会降低。

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

(一)开展探究式的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对问题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究。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或个人学习等方式,自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对数学的概念产生感性的认识。

(二)突破思维局限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理解得比较到位,但是在课后的实际练习中,面对练习题却无从下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解题障碍。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研究并实施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它有集音形图文于一体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如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练习的环节上,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在掌握了学生的解题的状况后,可以选出一些好的成果通过投影仪给大家分享,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学生展示几何图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