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向左荧屏向右

时间:2022-08-13 08:53:17

舞台向左荧屏向右

“名家名剧月”今年首次有滑稽戏参演,由苏州滑稽剧团创排的滑稽戏《顾家姆妈》将于5月下旬亮相。在波澜不兴的滑稽界,苏滑颇有些异军突起的局势。那么,上海滑稽界又在做些什么呢?上海滑稽将何去何从?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上海滑稽戏演员。

毛猛达(著名滑稽演员)

问:您最近一次舞台演出是什么,舞台演出的频率怎样?

答:我最近一次滑稽戏的演出是春节时的《阿福》,大概一年在舞台上演出滑稽戏三四十场,加上曲艺类的演出共计一百多场。其实,我一直都在舞台上。

问:现在很多人反映滑稽戏不滑稽,作为一个从事“滑稽”二三十年的

演员,你有何感想?

答:演员还是这批演员,但观众不再是以前的观众。现在的观众看得多了,笑点也高了,而滑稽戏却还停留在传统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搭牢时代的脉搏。再者,行业内创新不够,缺少导演、编剧,演员也产生了断档的现象,年轻演员缺少长期的舞台磨砺等都是问题。

问:很多人认识您是通过电视,你如何看待电视和舞台?

答:电视是遗憾的艺术,舞台是锻炼的过程。演员在一遍遍重复演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电视却没有这个功能。我从艺三十余年,前二十年在舞台,近十年才走进电视,然而这十年也掏空了我。电视有利有弊,对滑稽戏来说绝对是把双刃剑,它让演员快速被观众认识,但同时也快速被掏空。其中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于演员自我的把握和选择。就像我,近两年就有意识地回舞台充电,做电视节目要有选择地。情景剧还是比较接近舞台的表演,所以我更愿意去演。

钱程(著名滑稽演员)

问:滑稽戏现状是什么?

答:滑稽戏现状不太光明啊,很值得忧虑。作为市政协委员,我每回都提案要求保护地方方言。因为有了地方方言,才有地方戏曲。

问:滑稽戏何去何从?

答:滑稽戏要发展,那就要保护好老观众,争取新观众。

问:为什么现在观众会感到滑稽戏不滑稽了?

答:现在的年轻演员缺失传统招笑技巧,只用简单的,怕下功夫去学难的,可以说是快餐文化害了这一代年轻演员。滑稽戏演员的功底要扎实,并需要在舞台上不断去磨练。

问:如今滑稽戏要靠什么吸引观众?

答:剧本,还是剧本。有了好剧本,还要丰富滑稽表现手段,除了传统更要充实新技术。现在,滑稽戏编剧奇缺,当初我进团时艺术创作室有17人,现在剧团已经没有在职的编剧。

赵灵灵(青年滑稽演员)

问:最近一次舞台演出是什么?如何走上滑稽道路的?

答:春节时演出了《爱情样板房》,舞台演出平均一个星期2到3天,算是舞台演出比较多的。我是1997年考入滑稽剧团的,上戏定向培养了3年,2000年正式入团演出。当时同班有15个人,如今还有8个留在了滑稽戏舞台。我是从情景剧走入观众视野的,演过《开心公寓》和《老娘舅》等。电视媒体能帮助演员尽快成名,但作为一个年轻演员需要舞台上的磨练。

问:作为年轻一辈的滑稽戏演员,生存状态如何?

答:入行的时候,老先生就曾告诫过我们:演滑稽戏就是吃苦饭。作为年轻演员,总不希望滑稽戏砸在自己手里,滑稽戏的路,现在不好走,特别是在演出淡季的时候,演员没戏演,只得自己找出路。我的先生钱程跟我说过,要静下心来把你的艺术搞好,一旦机遇到来,那机会就是你的。

问:如何看待未来滑稽戏的走向?

答:现在滑稽戏正在瓶颈期,处于新老观众交替之中。我们做的是方言喜剧,用不同的方言来诠释人物,但根本的滑稽手段是不能改变的,所以作为年轻一辈要做的是在传承中再发展。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将滑稽戏送入大学,培养滑稽的未来观众。

上一篇:玫瑰与仙人掌 下一篇:海派情景剧的缘起缘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