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保存情况的影响

时间:2022-08-13 07:28:04

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保存情况的影响

摘 要:通过对刺槐不同造林密度(规格)林木保存成活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造林密度(规格)对林木的保存及郁闭情况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刺槐;造林密度;保存;影响

中图分类号:S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1-0042-02

造林密度的大小,在幼林期间直接影响着林内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着的环境因子,又反过来影响着幼林苗木的成活保存。适宜的造林密度,主要取决于林种、树种、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树种和立地条件。以实现生态效益为主的黄土沟坡区域,首先应该考虑林木的成活保存及快速郁闭,要力求做到“因树、因地制宜”。笔者于2012年7月对不同造林密度(规格)林木保存成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的保存及郁闭情况有显著影响[1-3]。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设置

甘肃省静宁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 340~

2 245 m,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1 ℃,无霜期160 d,日照时数2 238 h,年均降水量423.6 mm,可靠值383 mm,蒸发量1 469 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林成活率低,保存难度大。适宜的造林密度对及早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具有重要影响。调查地点位于静宁县城川乡东山梁流域,造林树种均为刺槐,造林年度为2003年,造林方式为植苗造林,造林苗木为一年生苗木,地径为0.5~0.8 cm,整地方式为网格状,样地随机抽取,分别设于造林规格为1 m×2 m、1.5 m×2 m、2 m×3 m的地块中,大小为20 m×20 m。造林后实施封山育林,未实施补植、抚育等措施。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不同造林规格的地块中随机设置4个样地,分别调查样地中刺槐的保存株树、树高、郁闭度。其中,利用计数器,记录每个样地中所有保存株树;采用测高仪,测量样地中所有植株高度;利用五点测样法,目测郁闭度,记录所有现场测量数据,带回室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刺槐不同造林规格对其保存株树、树高、郁闭度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初植密度为4 995株/hm2、3 330株/hm2、1 665株/hm2的刺槐林保存率分别为80 %、75 %、62 %,不同造林规格间保存株树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1)。三种造林规格平均树高分别为3.86 m、3.66 m和2.67 m,初植密度为4 995株/hm2和3 330株/hm2的树高间差异不显著,而初植密度为1 665株/hm2的树高与前两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2)。不同造林规格刺槐林的郁闭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初植密度为4 995株/hm2和3 330株/hm2的郁闭度分别达到0.9以上,极显著的高于初植密度为1 665株/hm2的郁闭度0.46(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静宁县受地理位置限制,十年九旱,造林立地条件差,造林保存难度大,合理有效的造林规格对提高造林保存率,改善当地生态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调查分析表明,经过干旱、冻害、兔鼠危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林规格为1 m×2 m和1.5 m×2 m的林班,目前保存株树多,生长情况良好,林相整齐,郁闭度高,而2 m×3 m规格的林班,林相不整齐,树木生长参差不齐,林内杂草丛生,郁闭低,生长状况差异大。通过近10年的观察,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比较得出,在以上三种静宁县常用的刺槐造林密度中,以初植密度为4 995株/hm2和3 330株/hm2的造林成效明显,生态效益显现快,初植密度为1 665株/hm2的造林成效差,成林年代长,不作为常用推荐造林密度。从造林成本方面考虑,初植密度为3 330株/hm2,造林规格为1.5 m×2 m的刺槐造林模式成本相对低,成效快,是今后造林主推模式,而造林规格为1 m×2 m的模式,虽然成效较快,但是造林成本较高,在以后的造林中因地制宜,应尽量避免使用。

由于造林后实施封山育林,未实施补植、抚育等措施,林木处于放任生长状态,地表分枝多,无明显干形,胸径难以测量,故在本次调查中未设置该项调查因子。另外,本次调查只限于静宁县常用的以上三种造林规格,对于其它造林规格的成效,还有待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韩国利,刘彦金.干旱阳坡刺槐造林技术研究.河北林业科技,2006(6):19-21.

[2]刘晨峰,尹婧.林下植被对半干旱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指示作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2):63-67.

[3]章绍怀.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4.

上一篇:靖远县玉米疯顶病的发生与防控 下一篇:冬麦区小麦防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