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地位在美术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时间:2022-08-13 07:17:58

教师主导地位在美术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课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审美意识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以此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

二、探究释疑,养成参与意识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参与意识。

三、表现发挥,激发艺术创造

表现发挥是一种学生主体性实践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讲评拓展,提高审美能力

讲评拓展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例如:在教学《小鸟的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设置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使学生明白鸟与大自然的关系,并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学习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教学《愉快的课间活动》一课时,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画面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等,在我给学生讲清楚人物比例后,我又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同时我又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愉快的课间活动》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了各式各样人物姿态的美和自己快乐的学习生活中的美。

2.探究释疑,养成参与意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人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学经验谈 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