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正当时

时间:2022-08-13 07:03:15

夏季养生正当时

夏季是个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专家提醒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加上注意饮食卫生,远疾病,就可安度盛夏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夏季养生如何做呢?

《内经》的养生思想注重精神调摄,从本段经文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本段文字中除“夜卧早起”一句讲述起居外,余皆为调摄精神情志的论述。所谓“无厌于日”,是说长昼酷暑,伤津耗气,人易疲乏,情易烦腻。而养生之人,确应顺应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振作精神,勿生厌倦之心,使气宣泄,免生郁结。所谓“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是要人注意调整情绪。莫因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免助阳起暴冲而伤正气。所谓“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是前两句的注脚:勿厌倦之心,则内无郁结,气得宣泄;而无急怒之志,则气之宣泄是和平的、愉悦的,若其所爱在外一样舒畅。在夏令暑蒸气耗的季节,若能自我调整出这样的心境,自然可以凉从心生,健康长寿了。

夏季的饮食起居较之其他季节更为重要。因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加之夏季食物易腐败,稍有不慎,即可致腹痛、吐泻。故夏季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食豆类食品,如绿豆、赤小豆、扁豆、豆制品之类,以解暑利湿、健脾益肾。另一方面,夏季青壮年多食生冷、冰雪,老年人切莫效尤,不可纵口腹之欲致伤脾胃。在起居上,虽闷热难眠,亦应避免对扇当窗,或卧睡席地、凉床,或空调温度过低,或赤膊不加遮盖。这些对老年人来说皆非所宜,犯之,病生难禁。

夏季进补要适宜

高温天气会影响人的肠胃功能,食欲减退,导致人体有气无力,所以在这段时期要注意适当进补。因为夏季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营养消耗量最大的季节,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导致体液失调、代谢紊乱,所以,夏季也要进补。医学常说“补在三伏”,“三伏”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夏季饮食既不能只图一时凉快,贪食生冷而使腹中受寒,也不能过食大卒大热(如火锅)、油炸燥热的食品,以免产生内热而耗伤津液。在调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姜、芥末等酸、辛、香等作料,起到清瘟杀菌、解毒和增强食欲的作用。夏天做菜可适当咸一些,因为出汗比较多,带走的盐分也多;另外,大量喝水也会冲淡胃液,所以,菜中适当多放些盐来补充盐分是必要的。但是,要防止摄入过多的盐,适量就好。

由于大量出汗,不仅体内水分不断丧失,而且体内盐分也大量排出,因此,夏季要及时补水补盐。一般而言,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体内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的蒸发量;钠的补充,要看出汗多少而定,如果一个人工作8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毫升,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若出汗量超过6毫升,则需要另从饮料中补充;钾盐的补充为每日2片钾片,每片钾片含钾25毫克正合适,还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养生时节“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理念坚持以预防为重心,养生为核心,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以前冬天的时候,不少人手足上长冻疮,一开春就慢慢地自然痊愈。有的医生会建议您在夏天的时候用生姜或者辣椒用力摩擦手足,到了来年冬天,冻疮就不会复发了。这就是典型的“冬病夏治”。

专家解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如易患冻疮之人,多为体内阳气不足,入冬以后,体内阴寒之气渐盛,血液循环就受到阻碍,肌肤失于濡养,冻疮则生。如果在春夏阳气旺盛之际,用生姜等摩擦手足,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随之旺盛,体内凝寒之气易解,可以扶阳祛寒;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到冬天体就有足够的阳气去对抗阴寒之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据了解,“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通常采用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敷贴,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冬病夏治”疗法可以协调人体阴阳达到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几率,确实是一种以预防养生为理念,具有简、便、廉、验优点的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盛夏“阴暑”更要提防

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盛夏酷暑,气候炎热潮湿,假若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候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则易发生中暑,中医谓之“伤暑”。

专家介绍,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乡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但由于近代人们生活、生产和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也重视预防,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病例并不多。

而“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老人安度盛夏有秘诀

酷暑盛夏,火气旺盛,老年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应息其怒,静其心,其神,使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常有冰雪在心之感,切不可烦躁激动。

首先,夏日里老年人应“早卧早

起”。晨起后,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对热的耐受力。午饭后,应适当午睡,以养精蓄锐,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晚上,不可贪凉而卧,睡于露天、屋檐下、走廊及窗前等处,更下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避免外邪侵人人体,引起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和面神经麻痹等症。

其次,夏季暑热湿盛,老年人外出时要戴草帽或打晴雨伞,以遮挡阳光直接照射。出汗多时,湿衣汗衫要勤洗勤换,以防暑湿并袭。为防中暑,身边和家中应备有一定的清热解暑药,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还可常饮绿豆汤、酸梅汤、消暑茶等。夏令时,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因此,调摄时应以温软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食谱为主,适当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等,还可经常吃些藕粉、莲子粥、荷叶粥等,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厚味之物,以防生痰、生热、生湿。尤其须忌过食生冷食物,如冰砖、冷水、凉粉、冷菜等,以免损伤脾胃,诱发疾病。

最后,因为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应重点养心,做到“心静自然凉”,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中医认为,“过喜伤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而且要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老人排除杂念。老人夏天要多静坐。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去钓鱼、打太极拳。此外,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婴儿夏日特别“保护”

盛夏气候炎热,有些婴儿常会出现发热、哭闹、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可是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服药也无确切疗效,究其原因,是由于婴儿体缺乏水分所致。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脱水热”。

专家介绍,夏季婴儿为什么会出现脱水热呢?这是因为水是人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儿体重的80%是水,婴儿体重的70%是水。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代谢,都需要水的参加。比如,食物的消化、吸收要靠各种消化液、消化酶,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水:营养物质及氧的运输是靠血液完成的,血液中的大部分是水;正常体温的调节,主要靠体液的循环和汗液蒸发,这也离不开水的作用;就连肌肉、关节、脏活动时的剂也由水组成,可见水在体内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体内比成人需要更多的水分。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量为150毫升,2岁以上的孩子至少也要100毫升。这些需要的水分除由进食供给外,还需要另外补充。夏天气温高,婴儿排出大量的汗液,需要比其他季节补充更多的水。据测定,体温每升高1℃,体内的水分就要蒸发掉10%。这时如果不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就会发生脱水而发热,严重者甚至发生中暑。

由于婴儿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加上又不会说话,即使出现不适,也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有的年轻父母缺乏经验,往往以为孩子哭闹就是肚子饿了,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给他们吃奶、喂奶粉、粉糕或糖水,结果因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过多,水分相对不足,导致体内细胞缺水。这时孩子的体温就会升得更高,哭闹得更厉害。

那么,如何鉴别宝宝是否缺水呢?专家指出,可注意观察他们的睡眠与排尿情况。发现婴儿未到喂奶时间就哭闹不停,睡眠不安或排尿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排尿量多,同时还伴有发热、口唇干燥、情绪烦躁等症状,那就可能是因缺少水所致的脱水热。这时就要及时给婴儿喂水,最好在两次喂奶中间喂些0.5%的淡盐开水,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夏季更应多喂些淡盐水,以免发生脱水热。当然,喂水要注意清洁卫生,要新鲜,喝水用的奶瓶、奶嘴及水杯更要定时清洗消毒,以免传染疾病。

白领应对“空调病”

夏季白领有什么方法对付的“空调病”呢?专家介绍,如果想预防“空调病”,可以在上班之前带一些生姜丝,用生姜丝泡水喝,这样就不用担心“空调病”的侵袭了。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再配一些绿茶,这样不仅口味好,对身体也更有益处。

很多人晚上睡觉喜欢开着空调,空调的凉气再加上凉席很是舒爽。可是早晨起床胃部和腹部开始疼痛,伴有大便溏泻的症状,原来是晚上着了凉。这个时候喝一些姜汤,能驱散脾胃中的寒气,效果非常好。而对一些平常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喝点姜枣汤(即姜和大枣熬的汤),有暖胃养胃的作用。专家指出,因为生姜重是补暖,大枣在侧重是补益,二者搭配服用可以和降逆止呕,对治疗由寒凉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空调房里待久了,四肢关节和腰部最容易受风寒的侵袭,导致酸痛,这个时候,可以煮一些浓浓的热姜汤,用毛巾浸水热敷患处。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先内服一些姜汤,同时外用热姜汤洗手或者泡脚,这样能达到散风趋寒、舒筋活血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缓解疼痛。如果外面酷暑难耐,室内凉风习习,长时间吹空调加之室内外温差过大,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主要体现在恶寒、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个时候喝上一碗姜汤,会发现感冒症状好了许多。

上一篇:把专业融进生命的神经外科专家 下一篇:传承历史 福泽千家“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