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德育目标,把握工作时机

时间:2022-08-13 06:40:48

明确德育目标,把握工作时机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同时,更应该积极研究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面对独生子女一族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独生子女的娇、宠、傲、懒已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中的事实。老师常常埋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德育工作难做。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如何整好德育工作资源,寻求和探索最好的途径,把握德育工作的好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重大问题。现我以几年来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求教于同行。

一、老师既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也是德育目标的管理者、落实者。要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必须牢记树立“全面育人”的思想,按照学校所确定的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将以下“七个学会”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教会学生做人。以“五爱”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志存高远、报国为民的人。

2.教会学生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一个视野开阔、博取广学的人

3.教会学生健体。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坚忍不拔的人。

4.教会学生审美。以实施审美教育为内容,按照美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多才多艺、和谐发展的人。

5.教会学生劳动。以实施劳动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使学生成为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

6.教会学生生存。以适应时展为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成为自强自主、知难而进的人。

7.教会学生创造。以创新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使学生成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人。

二、把握德育工作的最好时机,适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1.学生有委屈或受挫折的时候。当学生没有做错事而被同学、老师、家长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备时,他们往往极易把别人因不知情而产生的误解看成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会因委屈而产生强烈逆反心理,班主任若能以冷静、宽容、理解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前因后果,帮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必然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此时,班主任的任何开导、总结教训,甚至教育要求的话,学生都能听得进去,都会乐于接受。

2.学生家长来访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平时在家有爷爷奶奶宠着,有妈妈惯着,是家庭的“小皇帝”。但到了学校,学生都会对老师敬畏三分。因此,当有些家长因家庭失败来学校求援时,是学生最不安的时候,他们唯恐父母在老师面前将其说得一无是处,使自己在家的缺点、坏习惯让老师、班主任和同学知道,也害怕班主任、老师向其父母告状,使他在同学面前难堪。这时,如果班主任在学生家长来访时客观对待,先挖掘学生的长处,将其在学校的长处,将其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先向家长通报,再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寻求合作教育的空间,则容易博得学生的好感。在此基础上再以希望的口气,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学生必然乐于接受,并会在日后的行动中积极改正。这样做,学生的自尊得到了保护,心理感情了负担,他们会认为班主任是可信任的朋友、良师。反之,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也不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少数学生甚至产生厌师心理,从而走向反面。

3.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他们对某一样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会自发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在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他们会自觉地去寻求知识。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该将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逼其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学不愿意学的东西,作为教者,我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1)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以让他上台做试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以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老师抓早、抓细、抓实,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早日见识历年中考题目,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去年毕业的马济鹏、马淑怡喜欢唱歌,马智聪特别喜欢体育运动,虽然成绩不拔尖,但美术课成绩好,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都考上了自己喜爱的特长班。因此,班主任应该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顺势扩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努力帮助他在入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4.在学生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每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个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时,他们表面上可能会装得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自己取得了好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表扬时,他们也常会以此作为动力,更加珍惜荣誉,发奋努力,争取好上加好。因此班主任应善于捕捉这两个教育时机,适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向其提出适当的要求,促使其一时的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实践证明,只要班主任、教师明确“七个学会”,善于掌握德育工作的最好时机,工作做得越细致,越有感情,学生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越大,学校的德育工作越容易开展。

上一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 下一篇:论“愉快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