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浅析

时间:2022-08-13 05:54:54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浅析

【摘 要】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名词,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内涵,在植物配置上都要注重它的原则,配置方式,艺术手法及注意的事项。从而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

当前,人类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展和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二)调和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都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三)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浓重、数量繁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那么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数量较少、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一定的韵律感变化会让人在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人如走在画中,心情自然倍感惬意。

三、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一)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红叶李、红枫和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柳树、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二)层次要分明。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三)要有明显的季节性。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最好是常绿占树木的比例为1/4—1/3左右,阔叶树与针叶树相搭配,乔木与灌木相搭配。

四、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一) 调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二)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三) 调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尽量避免布局呆板。

(四) 调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五、植物配置几点注意问题

(一)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我们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二)植物群落要稳定。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三)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例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总之,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努力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进一步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过元炯.《园林艺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上一篇: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村用地优化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