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08-13 04:54:36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

摘要:由于各种不良思潮的涌入,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错位和倾斜,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理清思路、改革创新,完善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体制,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健康心理、高尚人格、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思想工作;高职院校;教育对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9-02

一、高校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进步和健康向上的。但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错位和倾斜,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拜金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盛行,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市场经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而各种不良思潮的涌入,使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成就动机低,不能给自己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习得性无助,就是学生在实践中渐渐形成自我无能的策略,以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有这种现象,他们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一本二本学校相比实力较弱、社会认可度低,学生从进校起普遍都自信心不足,自觉低人一等,这就使他们心里比较消极,不愿努力改变现状,也不愿参加通过参加活动来找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对自我要求比较低,没有明确的努力目标,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三)自信心不足,社会责任感缺乏,职业道德缺失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失落感很强。尤其在择业方面,面对人才过剩的大形势下,用人单位首先会考虑名校和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明显不具有竞争优势。加之高职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定位不准,认为毕业后当工人没出息,不愿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出现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的情况。在多次应聘未果的情况下,自信心会大受打击。部分学生虽然勉强降低要求找到工作,却因为工作太累,薪水太少,频繁跳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

(四)教育者认识上没有与时俱进

受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德育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教育中一般化号召和传统说教多,与迅速发展的科技、网络信息以及迅速增加的新事物难以融入,忽略了学生德育的理性培养。

(五)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赶不上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历、职称偏低,知识面窄、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师生感兴趣的知识、问题不在一个层次面上,与学生缺乏共同语言出现了“代沟”,难以发挥教育的功效性。

二、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新方法的寻求与探索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领导

高等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点,与社会和政府有关方面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机制。要在学校学生思想工作领导机构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能作用,明确其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实行学生思想工作的领导问责制,使学生工作不再流于形式。要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渗透到课堂内外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在实践中倡导“生活德育”。

(二)改革“两课”教学,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多种原因,“两课”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除了社会偏见导致“两课”教学不受重视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陈旧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重申“两课”教学的重要性。上至学院党委,下至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两课”教学的校园环境。其次,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课”课本知识多为枯燥的条条框框,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时事新闻、社会事件、身边小事等,变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三)积极引导学生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学校精神在学生行为态度上的反应,是校园文化的学生人格化。优良的学风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师生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正面的引导,树立良好的师资之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为建设良好学风创造有力的条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团队,让学生们在良好的集体中树立良好的学风。

(四)学生思政工作者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的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综合素质没有本科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很多不好的习惯已养成,本性难移,对他们品德言行的更正教育难度更大,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大力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辅导员培训规划,加大培训体系的建设。对于从事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的工作者来说要自己主动学习,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各种手段学习思政系列、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使自己具备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积极开展科学理论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建立一支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因此应该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她有着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作为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来做好学生工作。例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创造力,作为辅导员,就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和发展”,“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工作模式。

(六)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开展道德自律行为,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最核心的因素。通过开展“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不文明行为从我改起”的行为规范教育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奖惩的实行,运用民主评议的方法,批评不文明行为现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更大使命更高,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自我定位,牢记工作使命,以学生为本,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相信一定能够充分发作用,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EPON“手拉手”双链保护在电力配网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增强效能监察针对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