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供电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时间:2022-08-13 03:31:13

县(区)供电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摘要】 文章从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和方式入手,在分析会计集中核算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开展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 特点; 措施

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背景分析

集约化经营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以及垄断竞争优势的驱动下,对单体大企业经营形式进行创新的结果。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走向世界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反应灵敏的企业集团,如:中石化、中保财产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集约化经营为核心,逐步探索、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价值理念和发展方式。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也及时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实施“四化建设”(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的企业发展战略。

山西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全省的电力生产、建设、调度、经营及电力规划研究等任务,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为数不多的直供直管网省级供电企业,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会计核算主体最多的企业之一。其所属二级核算企业涉及电力供应、电力设计和施工、修造、科研等多个行业;所属的三级会计核算主体超过100个。在财务管理方式上,山西省电力公司对所属的二级、三级会计核算主体实施“垂直式”管理,各级会计主体呈金字塔状层叠分布,形成了省公司管理所属的二级核算机构,二级核算主体管理所辖的三级核算主体的管理格局。具有管理级次多、管理链条长、管理幅度大、会计主体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存在:会计信息反应速度慢,过程控制难度大;账户分散,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提升;会计作业点分散,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标准难以规范、会计人员独立性难以保证;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合,导致重核算轻管理的局面难以改变等等。

二、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概念及实现方式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不改变县区支公司资金所有权、财务自、支出审批权的前提下,取消原单位的财务机构、会计和出纳人员,各单位只设立报账员(更准确的称谓应为“财务管理专责”或“财务总监”),通过成立专门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会计核算、资金结算、银行账户、财务收支等实行集中管理,是一种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中心设立的基本原则是:“主体不变,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

1.主体不变。即实施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原各支公司的会计主体资格不发生变更,仍保留以供电支公司为单元的会计核算主体、税收管理主体、预算管理主体和业绩考核主体资格,各单位已有的财务管理职能不变。

2.集中管理。即实施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原支公司财务核算机构取消,支公司的账务处理、费用控制、凭证审核、款项支付、报表上报等工作由新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统一处理,数据统一保管至各分公司(省公司)的财务核算服务器中。

3.统一开户。实行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原有的银行账户一律撤销,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进行成本、费用核算。

4.分户核算。以现阶段远光财务核算系统为基础,增加相应的用户连接数,对不同的县区支公司采用分账套核算,不同县区支公司设置不同账套,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在各分公司的财务核算服务器中。利用用户权限设置、分配,实现用户权限控制,分户核算,利用远光专用工具,实现跨账套报表取数,生成会计核算中心的汇总报表和各供电支公司的单位报表。

(二)县区供电支公司集中核算的实现方式

1.撤销县区支公司会计机构,实行报账员制度。实施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县区支公司撤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成立“县区供电支公司会计核算中心”,代替各供电支公司行使会计核算职能。各供电支公司设置专职报账员,负责审核本单位日常支出原始凭证的审核,负责向核算中心报送原始结算凭证,经办本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的经济结算。

2.银行账户统一管理。在县区供电支公司设立唯一的电费专户,其余银行账户全部撤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账户,办理各供电支公司的经费及往来结算等业务。

3.会计业务集中办理,档案资料集中管理。县区供电支公司报账员定期(一周至十天)将本单位日常零星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报送核算中心进行审核,核算中心专管人员审核后分户进行账务处理。在条件成熟的单位也可以实施报账员远程制作凭证,由核算中心专职会计人员审核后作记账处理。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统一分单位保管、编目、立卷、归档。

4.实施工资直发制度。核算中心在对各县区支公司人员及工资标准进行清理、核实的基础上,核算中心为每位职工在银行设立工资账户,实施工资统发,按月委托银行将审核后的工资拨入各核算单位个人工资账户。

5.实行财务公开。各县区供电支公司向会计核算中心提供所有与经济核算相关的原始资料,用于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客观性。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向各供电支公司提供本单位相关的月度会计报表,用于县区支公司经济业务分析和经营管理活动,同时将所属各支公司的财务报表汇总后上报分公司财务部。县区供电支公司的报账员、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授权远程查阅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凭证、费用使用结余情况和会计报表。

6.统一收入核算。实施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县区供电支公司不再核算电费收入,电费核算及电费上交工作将由所属分公司财务部相关专责统一办理,县区供电支公司仅进行零星成本开支结算。

7.统一税收结算。现阶段,各县区供电支公司为独立的核算主体和纳税主体,会计集中核算后,供电支公司纳税业务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办理:一是税源上移,如江苏省苏州供电分公司,各供电分公司与当地税务主管机关协商,由会计核算中心代各县区供电支公司集中办理税款汇算、清缴工作,税款交付至核算中心所在地,并接受会计核算中心所在地税务机关监督管理。二是维持原模式,各供电支公司的会计主体资格、税收管理主体维持现状,每月末,会计核算中心将各单位的税收支付信息反馈至各供电支公司报账员,报账员办理完税收申报手续后,核算中心将相应的税款汇划至相应的税收专户。无论采用何种缴纳方式,会计核算中心作为各单位会计业务的管理机构将统一承担税务机关检查的职责。

8.账务和报表处理。各单位取消备用金制度,报账员对本单位日常收支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整理后,定期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报账结算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专责对各单位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制作凭证,办理付款业务。月末,核算中心专责分别编制各县区支公司会计报表和核算中心汇总报表,支公司报表用于各供电支公司经营管理,核算中心汇总报表提交分公司财务处审核,用于编制分公司的会计报表。

(三)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实施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供电支公司财务管理的显著特点就是机制创新,具体可概括为“三分离一公开”,即:

1.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前,各县区供电支公司拥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管理部门,接受支公司管理者的领导。从历史的经验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为维护“小团体利益”造成的,会计人员出于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或自身利益需要而具体操作。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原单位分离,从机制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审批与监督的分离。现阶段,各县区支公司的财务机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财务主管也是会计主管,在会计业务处理上经过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的原始凭证,表示该业务既符合财务制度又符合会计处理规范。这种集双重职能为一身的管理方式,缺乏审批与监督间的相互制约,使单位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成为可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3.凭证管理与经济事项的分离。现在会计业务处理完毕后,全部会计档案均由本单位保存,多数单位是长期在财务部门保存,会计信息是否真实、信息质量如何,外人较难得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独立的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无法作假。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单位的监督、核算中心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4.会计处理过程的公开。在分散核算形式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封闭的,对会计业务的知情范围非常有限,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有效遏制了舞弊行为。

三、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的优缺点

通过实行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有利于树立“整体利益观”,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县区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一是推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增强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使会计人员能够坚持原则、站稳立场、业务规范,便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解决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可以对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整顿,不允许再另设账户。这样,首先使各单位一切支出均处于财务监督之下,时刻监控企业资金运动,大额的资金由核算中心统一支付,保证企业资金的专款专用,有效防止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其次是杜绝了各单位出借银行账户,减少以账户进行违规活动的可能性;再次是通过统一的核算方法和审核形式,对支出项目、票据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最后,统一了会计核算的口径和费用支出标准,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利于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对比。通过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审核标准和支出标准,包括费用支出、福利待遇、出差补助、通讯及交通补助等实现统一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单位遇上“红灯”绕道走的做法予以杜绝。同时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隐匿其他业务收入、滥发钱物等不合法行为。

(二)资金调度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自设的多余银行账户,为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创造了条件。各单位资金支付时,可向会计核算中心提出申请,核算中心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对资金数额进行审核后,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实现资金支付日清日结。这样,强化了财务监督的力度,增强了企业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了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的问题,增强了分公司、省公司对县区支公司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通过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督,保证每笔资金按预算、按项目使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会计监督更加严格,资金安全和干部政治安全得到保证

一是夯实了会计基础,强化了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使财务监督的阵地前移,增强了报账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报账员必须事先向核算中心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有关支出的开支标准,有效地杜绝了乱支滥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二是会计集中核算就是将资金运动自始至终进行全面监控,对于不合理及违法支出予以拒付,从而遏制行为的发生。

(四)预算执行刚性明显增强,集中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到位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审核程序,导致预算刚性不强,所属各供电分公司工程超支挂账、费用超支挂账金额较大,超支挂账金额在各单位以往来形式挂账,改变了资产结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将极大提高财务预算的刚性,同时对企业集中招标采购、会计集中支付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核算中心为业务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资料,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可以为企业集中采购的纵深发展提供空间,凡规定纳入企业集中招标采购的物品或劳务,核算中心将直接控制付款进度,对支公司的付款请求予以拒付;凡无计划、无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自行办理的,核算中心不予报销,使企业采购真正实现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

四、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会计核算中心是一个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和缺陷,具体体现在:

(一)如何解决精益化管理与集中管控的关系

精益化管理是指以效益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重细节、重过程、重质量,核心理念是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细节上精益求精。实行县区供电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后,从会计核算方式、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都实现了对县区供电支公司财务的集中管控,但随着县区供电支公司财务机构的撤销,财务管理的触角相对收缩,财务管理更多地表现为后续监督,弱化了财务管理对经济业务的事中参与、过程跟踪,甚至在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中难以从财务管理角度考虑问题,决策过程中难以正确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监控风险,很容易造成注重预算刚性、财务合规性而忽视决策科学性、效益性,造成了重集约管理轻精益管理的局面。

(二)如何解决报账员的定位问题

县区供电支公司的会计机构撤销以后,各单位报账员实质上已经肩负起确保本单位经济业务真实性、合理性的职责,承担着资产盘点、存货管理、债权债务清理及税务管理的义务,确保本单位的账实相符。但报账员的岗位设置、职责定位能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直接决定着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效果,决定着会计核算中心的成败。如:报账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财务经验,忽视自身的业务学习,这将不利于会计中心的核算管理,使本来比较紧密的财务链条有些脱节;报账员如果财务责任心不足,对票据审核不认真,对各种收入支出标准控制不严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都集中到核算中心,将会增大有些问题的处理难度。

(三)如何解决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

一是监督职能是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职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实现了分离,核算中心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在事后实施报账时以票据审核进行监督,而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理,核算中心难以发现。核算中心也无处罚权,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只能按相关政策予以拒付,缺乏挖掘增收节支潜力,无法真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由于部分单位领导存在着本位主义思想,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认识一时还难以到位,认为设立核算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或者认为财务部门争权,削弱了自己部门的权力等等。这些认识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存在着制约作用,尤其有些单位在某些账务无法报账时,采取行政、领导干预等手段,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正常运作。

(四)如何解决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

会计核算进入中心以后,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强调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财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造成财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只重资金管理而轻物资管理,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特别是固定资产台账与卡片经常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处置所得往往不入账,且不及时上报中心核销,账面长期挂账,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同时,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后,可能会造成县区供电支公司忽视债权、债务管理,认为核算工作已由会计中心负责,不再关心本单位的往来账目,尤其对于自己并未经手的往来款项更是不去过问,造成有些款项长期挂账,本应收回的资金不进行催缴,长期被其他单位或个人占用,形成呆账、死账,给单位造成损失。另外,有些单位还会把本应计入收支的款项计入往来科目,以逃避核算中心的监督。

(五)如何解决账外设账的问题

将各单位的会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以后,要求取消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并将全部资金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指定的银行账户,可能会存在部分单位执行不严格、不到位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财经意识淡薄,自我监督意识不强,在思想上不重视财政政策、法规、规章的学习,为了单位资金开支的“自由”谋取小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逃避财务的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后会私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

(六)如何解决会计核算集中后相关的其他问题

一是外部检查的问题,会计核算集中后,原分散在各核算单位的全部账目都集中在核算中心,这样给外部审计、税务检查带来便利,但如果外部审计、税务部门长时间集中在核算中心查账,势必会影响核算中心的日常工作。二是会计责任问题,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核算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如出现会计业务处理差错,核算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或泄密,责任难以确定。三是报账资金安全问题,各县区供电支公司撤销银行账户后,报账员将定期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报账,对经营规模较大的供电企业,报账员一次报销的现金额可能达上万元,甚至是十几万元。如何既解决该部分报账资金的安全,又使各单位报账活动经济、合理,是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需面对的又一难题。

五、保障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开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

会计核算中心要注重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并举,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同时,切实加强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通过取消各核算单位原有的账户、会计岗位,对各核算单位的成本费用列支行为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审核、统一核算、强化监督。核算单位尤其是核算单位负责人自觉遵守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彻底转变核算中心的工作作风,强化财务的监督职能,主动加强核算单位与核算中心之间的联系,掌握核算单位经济活动状况,并充分利用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源,对核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促使核算单位严格执行公司预算,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同时,在会计核算中心岗位设置过程中应坚持审核与核算并重;业务量决定岗位数量;业务性质决定岗位性质等原则。

(二)提高核算单位的理财积极性,全面提高报账人员素质

在集中核算后,要提高核算单位理财的积极性,促使核算单位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加强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不改变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会计集中核算只是对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形式的改革,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责任没有因此而改变或削弱,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看,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内部的管理上。在切实加大对核算单位资产经营责任的审计力度时,压缩不必要的支出,杜绝损失和浪费,堵塞支出管理的漏洞。同时各单位应通过建立报账人员的准入制度,提高基层报账人员的相关待遇等方式激发报账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加强培训、开展业务交流、业务评比等方式提高报账员的工作能力。

(三)深入了解核算单位情况

核算中心人员要深入各供电支公司,了解核算单位的基本情况。深入到核算单位的目的是对核算单位的业务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参与核算单位的管理,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防止部分核算单位报销虚假发票或部分收入体外循环。此外,还要加强对各核算单位实物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对往来款项也要及时清理,避免资产流失。

(四)做好与外部监管单位的协调及相关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各单位,应积极与税务机关协调,将对各供电支公司的税务监管职能上移到会计核算中心所在地;通过与审计监管部门协调,将对支公司的审计监管收归到地市审计机关统一安排,以减少核算中心的迎检频率和工作量。同时,随着核算模式的改变,原单位的相应管理制度应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为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五)做好相关台账的建立工作,做好备用金管理方式的创新

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过程中,为保证核算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单位应做好相关台账的建立工作,如应收款项管理台账、固定资产管理台账等,明确管理职责,为财务管理规范化奠定基础。同时,在各县区供电支公司银行账户撤销后,对备用金管理的安全、管理过程的公开、透明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在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县区供电支公司所有对公业务都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对职工个人的业务均实施了工资直发业务,办理了相应的工资卡。对备用金的相关业务,各单位可以尝试通过银行将报销款项直接划至报销人的工资卡上,既减少报账员携带现金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加强对备用金报销真实性的监督。

县区供电支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它的研究和讨论还有一个逐步深入和逐步提高的过程。本文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所涉及的问题还待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完善。

上一篇:关联方交易及转移定价浅析 下一篇:供电企业线路拆迁补偿费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