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微视频 成就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13 02:55:55

活用微视频 成就高效课堂

摘 要: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正以精简、高效的特性,深刻地影响着课堂。从开发制作到使用环境,再到授课环境的特殊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使用不同的微课资源,不仅可使老师的操作更加清晰,而且还能实现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资源得到了快速分享,微视频也正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产生的。一集微课的长度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可谓“3分钟完成一次学习,180秒经历一次思考”,能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内容、要求,强化微视频教学,成就高效课堂。

一、微型视频定义

微型视频又称微课,它是教学工作中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以及活动的整合,包括微型课程的教案与视频。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微型课程提供需要的点评,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进程。

1.微型视频课程特征

从整体来看,微型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视频长度、知识内容以及数据量上。知识内容的精悍短小是以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以及活动为单位,在视频长度精悍短小的环境下,将其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完成。它的数据量精悍短小主要体现在微课件、微教案、微视频、微点评的总数据量很小,网络分享和传输极其方便。

微型视频的目标明确主要体现在内容明确、目标清晰上。内容明确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以及活动开展的活动;清晰的目标是在讲述某个知识点的同时,确保某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设计明确,是说资源设计、教学活动都非常明确,并且制作与设计都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或者活动开展的。

另外,它还具有方便分享的特点。由于微型视频内容短小精悍,在制作简单的同时,对隐性知识结构展示也有很大帮助。从内容来看,对同行点评交流也有很大作用,也正是因为视频短小,所以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网络分享与传输中,方便各个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所以时常被应用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资

源中。

2.微型视频分类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来看,微型视频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引入、知识讲解、分类、巩固练习、小结拓展、讲评测验等;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分类,可以分成表演类、问答类、讲授类、讨论类、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类;根据课型分类,可以分成练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监测课、实验课、讲评课等。

二、活用微课,促进课堂高效

1.转变教学模式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活力的情况下,对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不仅教育内容变得容易传递,在通过信息技术就能获取的情况下,充分展现了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观念。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等技术,让乏味的教学更加传神,教学过程更加科学。这样学生不仅能感知、选择、创作、编辑,通过多维空间,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探索的魅力,不是孤立、片面地学习。

在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讲课时,我们应该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与知识体系,精心筛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然后再进行设计。在微视频中,用精练的语言将要板书的内容整合到视频中,这样就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互动。将高中信息技术与微课的整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强化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来看,微课的优点是能将死板的书本变成由图像、文本整合成的动态视频,在感官受到刺激的情况下,让教学环境更加有趣、生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将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还能加快学生的认识进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它能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增强学习氛围,发展思维能力。

(2)增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诊断、评定、反馈、激励和调控的过程,这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与重点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评价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进行的研究,以一定的科技手段与评价标准为依据,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信息反馈作为最常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质量评价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作出正确的评价。学生还能利用互评、自评、老师点评的方式对相关作品进行有效评价。

(3)强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微课教学中,任务驱动作为应用很广泛的教学方式,它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提高解决问题与实践探索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并且根据学生生活、学习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学习任务,督促学生解决问题,深化教学知识。

3.活用个性化教学工具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教学的基准,它对增强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应该整合高中生性格、年龄以及学习特点,根据学生需求,从尊重个体差异出发,善待差异,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从心理来看,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主动思索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讨论、强化实践活动。在微课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扩展与延伸,将课内、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对于接受事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要确保课外知识,还必须保障他们对课程的持续性兴趣。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学科,它对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资源与内容,从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出发,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昌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5).

[2]贾卉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3(16).

作者简介:毕慧敏,女,1979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上一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下一篇:素质教育重在转变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