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康:时尚话题剧会兴起

时间:2022-08-13 02:49:26

王小康:时尚话题剧会兴起

王小康小档案:

电视剧金牌导演

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收视金奖,并多次荣获最佳导演奖。

“刚刚播出的《男人帮》,涉及的时尚情感话题,不但并未获得收视和口碑的双赢,甚至难免恶评命运,是因为大家对主创们的期望值太高。我认为创作者很勇敢,他们有勇气标新立异,并创造了一种都市情感剧的新风格和新模式,这是正面效应。”王小康说。

要有勇气标新立异

影视圈:2011年电视剧市场总体状态怎样,有没有值得注意的现象?

王小康(以下简称王):我觉得首先是市场繁荣,百花齐放,不像过去受政策限制较大,题材和类型比较单一,古装和涉案更是不敢上马。而今年古装历史、红色经典、谍战、家庭伦理、都市情感等等题材都在活跃,整体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局面。而且,今年产量井喷式提升,保守估计年底会达到三万集左右。尤其最近限娱令出台后,很多公司又加大了投拍力度。因为电视台取消了综艺节目,会把更多时间留给电视剧。我估计明年产量仍会提升,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影视圈:电视台拉动广告要靠电视剧,限娱令对影视公司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

王:这个政令为电视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平台,总局有关发言人也的确说让综艺节目为电视剧让路。因此这个行业得到投资的机会很更多,很多公司都会奔着上市去,会继续加大产量和播出时间,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首先在题材上,有一些会被抄袭、跟风、制作简易流程化而做死。比如古装宫斗剧,今年的表现似乎特别突出。在今年以前,总局一直限令古装剧在黄金时段播出,现在限令放松,今年几部古装穿越和宫斗剧大火后,很多制作人把心思放在古装戏上,而这个题材又是极易被抄袭和模仿的,所以大量盲目上马的古装剧,在明年是首当其冲风险最大的剧种。

影视圈:如此看来,明年会是哪个题材领军市场?

王:今年的古装剧热潮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达到一个井喷状态。之后就是十,应该会有限令出台,届时红色经典和谍战仍有一定的市场。我个人比较看好都市话题性题材剧,它关注人们的真实生活,而且投资成本相对较小,又有多年商业操作的成功经验,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和收视份额。只要在话题上做到及时和尖锐,应该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实,任何类型都好,只要达到一个高度就很难有上升空间,包括制作和内容,很多都已经模式化了,比如谍战和家庭伦理,整个制作环境都是全国化的。

影视圈:因为网络的起势,电视剧观众层的年龄段往下走了,这应该会引导未来的制作方向。

王:如果按常规的经验操作,明年任何类型都会反响平平,因为太多雷同而无新意的故事。但是,我们的市场也会因此出现一些新的类型,比如心理悬疑,只要不触碰政策底线,是一个很好未开发的空间。再比如时尚、情感、职场、话题剧,也会受欢迎。现在,由于电视剧的受众网络观众占去一半份额,导致话题能在网络引起热议的剧。我觉得明年会有一些新的类型,比如心理悬疑,我只要不触及到案件和杀人放火就没有问题,都会有不错的效益。而网络市场的火爆,也为年轻演员打开市场,把他们的时尚、轻喜感等新模式做进去,肯定会产生新的东西出来。

影视圈:看起来应该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会更受各层次观众欢迎?

王:对。但还要看选什么角度来诠释这些话题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刚刚播出的《男人帮》,涉及的时尚情感话题,不但并未获得收视和口碑的双赢,甚至难免恶评命运,是因为大家对主创们的期望值太高。我认为创作者很勇敢,他们有勇气标新立异,并创造了一种都市情感剧的新风格和新模式,这是正面效应。我们的市场太应该有这样的新鲜元素了,不要总拘泥于过去死板雷同的创作模式,应该做这样的尝试和拓展。

影视圈:您认为在这一题材内,有哪些东西是新鲜的?

王:光是在都市情感这个范畴内,就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比如《新婚姻法》带来的社会话题,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还有一大块,就是我们目前的信仰重建话题,这些恰恰都是很有价值的话题,也是目前影视制作领域缺失的一页。

电视剧真会越雷越火?

影视圈:我们上期做了电视剧产量过剩的选题,这个现实确实令电视人忧心忡忡,但也只能无奈观望。

王:我预测明年比今年产量还要高,所以我非常担心,也许到明年年底或后年上半年,会有60%的中小电视剧制作公司倒下。而电视台方面,因为演员的酬金高,制作成本大,能够有胃口消化不断攀升的购片费用的,只有有数的几家卫视,我们掰掰手指数下,也不会超过十二家。其实,优势电视台也会垄断资源,如同电视剧市场一样出现两极分化。收视平台弱的电视台会越来越弱,而能买得起好剧的卫视,则会结成联盟,垄断优质电视剧和优秀电视剧创作团队。

影视圈:哪些创作团队会保证电视台的收益?

王:国内真正有保证的电视剧创作团队不会超过十五个。当然,这十五个是可以保赚不赔的,我不方便说谁的名字,但年轻导演和一线演员组建的团队,以及长时间与电视台打交道的团队,他们对市场的认知已经很清晰了,电视台也愿意买他们的戏。对于电视台来说,他们不怕出高价,就怕没好戏。

影视圈:您感觉今年的市场有哪部剧堪称黑马,口碑收视双赢?

王:我还真说不好。今年这一现象特别奇怪,收视率高的几部戏,口碑并不好,在同行间也很排斥。而圈里人喜欢的戏,观众又不太买账。所以今年没有绝对的,也没有公认的好剧,只是非常热闹。

影视圈:原因出在哪里,电视剧创作者为何与观众的口味不统一?

王:可能我们自己看电视剧的视角与普通观众的视角不一样。大多数中国的制作人,喜欢更具个性的东西,而观众要的是共性的、通俗的、直接的东西。而我们看剧更注重制作的含金量高不高,有没有艺术价值,而观众不会想那么复杂,如果一部剧够娱乐,能挑刺,让他们茶余饭后能找个雷点自娱自乐一下也是好的。

影视圈:这是不是就应了那句“电视剧越雷越火”?

王:的确越雷越火,一部剧骂得人越多,收视率就越高。现在很多电视剧已经成了大家发泄的平台,平时生活里积累的一些怨气和压力,都需要这个平台释放。而网络热议带动的收视效果也很明显,网络争议越大,一部剧的影响力也越大。

影视圈:制作人会因此迎合观众找雷点的心态吗?

王:大家现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观众也不像过去那样会含蓄地批评。今年有几部很火的剧,观众表现的并不客观,甚至谩骂攻击,很不好听。作为创作者,一时很难适应。这始终是不可取的,大家应该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而电视人有时候为了迎合观众,几乎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在适应。说到底,收视率是一部电视剧的生命,我们现在没有制作标准,唯有拿收视率来说事。你只有适应观众的要求,你才能生存,甚至去违背自己内心的诉求,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影视圈:您一直是高产的导演,这两年由于产量过剩带来的片酬上涨,对于创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吧?

王:乍看这是好事,但同时你要承担的压力也更大。因为制作成本高了,你如果卖不出高于原来两倍的钱,就很难收回成本。比如我去年拍的《剩女的新婚时代》,四千万的制作经费,已经赶上古装戏了,而且只有三十集,创作费占掉制作经费的70%,这是很痛苦的,你必须把这部剧卖上六千万才能赢利。所以说,片酬虽然涨了,但你要付出的工作量和风险成本都更大了。如果这部戏失败了,也许以后几年都没有人肯再请你。

其实,中国电视剧市场是我们自己把事情做坏了,制作单位互相抄袭、跟风,创作者盲目攀比片酬,钱带来更多的恶果,也产生了更多不可控的因素。

影视圈:请您预测一下2012年电视剧市场的发展趋势。

王:一面产量井喷,一面恶性积压,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会渐趋两极分化,到2013年上半年有一个全新的洗牌。至于电视剧质量会不会洗牌,这取决于剧本的质量,以及电视人对自己的要求。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有偏重,希望大家不要辜负这样的好政策。

刚刚播出的《男人帮》,涉及的时尚情感话题,不但并未获得收视和口碑的双赢,甚至难免恶评命运,是因为大家对主创们的期望值太高。我认为创作者很勇敢,他们有勇气标新立异,并创造了一种都市情感剧的新风格和新模式,这是正面效应。我们的市场太应该有这样的新鲜元素了,不要总拘泥于过去死板雷同的创作模式,应该做这样的尝试和拓展。

一面产量井喷,一面恶性积压,电视台和制作公

司会渐趋两极分化,到2013年上半年有一个全新的洗牌。至于电视剧质量会不会洗牌,这取决于剧本的质量,以及电视人对自己的要求。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有偏重,希望大家不要辜负这样的好政策。

上一篇:邓涛:竞争持续,严把关 下一篇:韩大刀 穿越一时火 主打看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