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理财选专家更可靠

时间:2022-08-13 02:23:29

“菜鸟”理财选专家更可靠

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理财的“菜鸟”来说,把钱交给专家,也许更牢靠一些。

我是一个“80后”,很小的时候,就把家里给的零花钱攒起来存银行。2003年上大学时,我更成为了学校最早倒卖旧书的人。大学毕业后,我用半年时间攒了买笔记本的钱,开始在网上学习起了理财、投资知识。2008年4月份,我买了第一只基金“嘉实300”,此后不久又开始投资股票,走上了自己的理财之旅。

在基金投资方面,我要做的就是投入资金,其余的一概不管,因为其余的事情都有基金经理来做。而投资股票则要求我亲历亲为,对于像我这样的“菜鸟”来说,没有投资经验,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毫无成效。年底盘点总体看,我的基金表现还不错,即使是熊市,也只赔了10%。而反观股票账户,已只剩20%的本金了。

由此看来,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自己瞎折腾,还不如把钱交给专家。基金经理的炒股水平远远在老百姓之上,他们更专业,也更有时间和精力来打理资产。与其自己费心费力不讨好,不如痛痛快快地让基金经理为我们“打工”。

理财贵在长期坚持

理财其实是一个长跑过程,应该贯穿我们的一生。

在高中时,偶然读到当时一本很畅销的书――《富爸爸和穷爸爸》让我受益匪浅。受其影响,进入职场后,我并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成为“月光族”,而是有意识地留下部分工资开始投资。由于一开始只想着赚钱,太急于求成,盲目投资了几只股票型基金,在没有得到理想回报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放弃。因此在2007年大牛市里,我眼睁睁看着身边仍在坚持投资的朋友一个个赚得盆满钵盈。

2008年11月,我去参加了理财博览会,专家的讲座使我认识到理财是一个长跑过程。时间可以使微小的投资通过复利效应获得价值增长,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但是理财道路漫长而崎岖,周围光怪陆离的诱惑比比皆是,这时更要抚平自己的焦躁心绪,告诉自己财不人急门,不光要无畏,更要学会坚忍。

迷信“专家”害人不浅

过度迷信“专家”,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一直渴望财务自由的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期望有一天不用再工作也能好好地生活。当时国内没有什么投资工具,经过计算我发现将钱存进银行,等着靠利息来生活,所需要的本金就如天文数字一般根本无法达到。所以在深综指只有40多点的时候我就开始投资股票,一次熊市把自己牢牢地套到2007年。

2006年在朋友的鼓动下,我重新开始投资股票型基金。令人惊喜的是2007年的大牛市里,基金市值不断上涨,最终翻了倍。出于多年的套牢经验,当上证指数达到6000点时,我深感恐惧,期盼专家指点。某专家直接告诉我,在这种环境下,卖出基金的都是傻冒。之后的市场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这个市场原本就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

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去迷信所谓的“专家”。市场是冷酷的,贪婪和怯懦的人都会被它戏弄与惩罚。“专家”的言论只能代表他对市场的看法,有时因为利益关系甚至不负责任。因此缺乏自己的判断,势必会输得很惨。

理财无需计较一时得失

2007年,刚迈入职场的我对股市渐渐有了信心。我开通了工行网上银行及基金账户,开始了投资的漫长征程。我选择了一款指数基金――华安A股。后来在高位先后买了2个股票型基金以及1个QDII基金,2008年跌得最惨的时候本金损失了一半。不过至今我都没有想过要赎回,因为自己坚信还是能够涨上去,并为我带来投资收益。

此后我又开始基金定投,这是3年来我做得最关键的一件事。虽然定投看似投入少,赚得也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长远来看,基金定投的复利效应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发挥重要作用。

反观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发现投资的基金市值下跌之后慌忙出逃,并从此远离投资,这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心态。理财之路不可能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因此计较一时得失,可能会让自己错失更大的收获。

上一篇:理财信箱 第23期 下一篇:分享大宗商品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