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时间:2022-08-13 02:16:32

如何开展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作文教学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49-01

写作,是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集中反映了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是学生系统、正规地接触写作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写作学习对学生日后的表达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从目前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写作缺乏一定的热情,甚至“谈虎色变”,有一定的厌烦心理;学生即使动笔写作,所写作文也较为单调乏味,缺乏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和个性表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拟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中开展好作文教学。

一、注重阅读积累

语文学习注重日常知识的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也是语文基础稳固的必经之路,写作也是一样。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也就直接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容易出现“词不达意”“词穷语塞”的现象。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有效解决。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不断地积累新知识,扩展自己的认知面。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写作时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运用词句,写作难度自然有所降低。这也正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收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如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文章,通过摘抄或者剪报或者是电脑记录的方式抄录并分析其中的好词句,要求学生摘抄时加上自己的批注,指出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既能够认真对待阅读,也能在批注中对相关的好词好句加深印象,同时还能够锻炼表达能力。这些对于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若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定量的图书,如世界名著、科学传记、古典诗词等,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

二、增强观察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也是如此,其素材、内容乃至情感的表达皆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正是生活给了写作无穷的灵感。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好的写作素材。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周边的环境和人物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观察角度和习惯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神秘的、美好的事物他们还未能发现,对于自己的情感也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观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仔细观察看似微小的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记录、对比,并将自己的感悟及时书写下来。

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较长期的任务: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要求将自己与某个人每一天的故事写下来,或者是观察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同的人的特点,然后将其记录下来。接受这一任务后,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面貌,面对不同的事情也有不同的情绪和表现。要想将这些“不同”表现出来,就要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且观察得越细致越好。由于是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无形中就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

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和书面语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与其写作水平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学实践来看,口头表达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做到了写作技巧的教授和日常素材的积累,却独独忽略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训练口头语言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这一训练显然还远远不够,或者说还只停留在口头作文的训练上。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除了口头作文这一形式,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每天课前可以提供“5分钟演讲活动”,一天安排一个学生进行5分钟演讲。演讲内容不限,但要求内容突出、主题明确、语句连贯。随后,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出学生演讲中的优点和不足后,再要求学生将演讲内容整理成书面作文。

又如,南方进入夏季后,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或者大暴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倾盆而下的雨水或是轰轰作响的雷鸣等吸引。雨水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不一样的味道,让世界产生了细微的变化。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仔细观察雨水带来的变化,互相交流内心的想法等。这类训练能够锻炼学生口语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的准备和积累工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观察世界,自由地表达对于生活的遐想和思考。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 下一篇: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要突出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