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历史之门

时间:2022-05-30 12:23:34

推开历史之门

德国考古学家西拉姆在他的名著《神・坟墓・学者》中说:“如今自命不凡的那些人,若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深邃无垠的苍穹,只要检视几千年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湮没了的古文明就足够了。”然而,那些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湮没了的古文明,并不想轻易展露自己的容颜,打开自己的心扉,于是就有了这些巧合、幻想和执著。

异国的“古埃及人”

18世纪时到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去旅行,已经成为欧洲人的时尚。古埃及人在荒漠中留下的巨大的建筑上面镌刻的符号图像的真实意义却早已随着古埃及文明的断灭而无人知晓了。

1798年,以亚历山大大帝自诩的拿破仑向东方进军。在远征埃及大军中有一群被戏称为“驴子”的人,他们既不拿武器也不参加战役,只是小心地看护着成箱的行囊,这就是拿破仑麾下的学者队伍。在他们的行囊中,装满了所有能从法国找到的关于埃及的书籍和最好的科考仪器。当拿破仑的军队离开时,学者们已经在埃及掘出了大量的文物。而后,他们将这次埃及之行编撰成一部24册的插图本巨著《埃及记述》并在巴黎出版,关于古埃及的研究随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黑色玄武岩石碑――罗塞塔碑,它注定要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它上面刻满了不知所云的古埃及文字,但非常幸运的是最下面还有一段对应的希腊文。这可是当时西方人能读懂的文字!它无疑是破译上面古埃及文的钥匙,然而年复一年的工作却毫无进展。

这种情况直到一个天才的出现才被打破,他就是商博良。商博良5岁就开始翻译古文,11岁师从自己的哥哥――一位语言学家和考古爱好者――大商博良学习各国的古文字语言,12岁时他写出了平生第一部著作。到16岁时,商博良不但掌握了希腊语和拉丁语,还精通6种东方语言,甚至学习了中国古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众多学者们在近20年的时间里无所进展呢?这源于人们对公元前4世纪的学者荷拉波隆的观点的坚信: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一种图示文字,每一个图案都代表了一个意思。商博良却勇敢地背离了荷拉波隆的轨道。他认为古埃及文字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图示作用,而发展成字母型文字的结论。最初的突破是从一些被椭圆形圈住的符号开始的,商博良从中读出了“克娄巴特拉”这个著名的埃及女王的名字。最终证明这些椭圆圈中的文字都是古埃及王者的名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王名圈”。

由于古埃及的文字的破识,数以万计的古代文献开始被众多的学者所掌握和研究,通往古埃及之门被打开了。商博良也被称誉为“古埃及人”。1828年当他第一次踏上埃及的土地时,受到当地居民的夹道欢迎,人们争相一睹这个能看懂古代石碑的异国“古埃及人”的风采。

证实圣经

“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这是《圣经》中的描述。千百年来西方人对《圣经》坚信不疑,直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让许多学者开始认为《圣经》的记载不过是神话和传说,但19世纪的考古学却又作出了相反的解释。

《圣经》中讲述的尼尼微,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那里散布着许多黑色的丘陵,在探险家的眼中,它们并不是自然的山丘,下面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个叫博塔的法国人。他在被法国政府派往底格里斯河的摩苏尔任领事官之前,就已经游历了埃及和许多阿拉伯地区。到任后他被那些神秘的丘陵所吸引,决定看看它们到底拥有什么秘密。这时一个当地人告诉他,距此大约10英里的地方有许多他寻找的东西。将信将疑的博塔带着工人们来到那里,一锹之下就被惊呆了,一堵残墙上满是精美的花纹,各种长满翅膀的人和兽和以往任何发现都不相同!

“我发现了尼尼微!”当博塔把消息传到法国时,全国一片沸腾。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他整整挖掘了3年之久。一座亚述时期的宫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可是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下,出土的雕刻品很快就化作了粉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特别派遣文物绘画专家弗兰丁去协助博塔。这些辛勤的结晶汇集成了一部五册的考古学经典之作――《尼尼微古文物:博塔文、弗兰丁图》。

虽然博塔发掘的宫殿被日后的考古证明并非是尼尼微,但却成为两河文明考古的辉煌之始。一个只在《圣经》中出现过的地方,一个比古埃及更早的文明终于在荒瘠的土地上浮现出来。

当博塔发掘的大量文物被运往巴黎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奇特的楔形文字已经逐渐被学者们认知了。认知是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老师开始的。

1802年,年仅27岁的德国中学教师戈罗特芬德在和同事一起喝酒时,面对几张拙劣的楔形文字抄本,突发奇想地打赌说自己一定可以破译这些天书。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年轻人果真揭开了当时了许多顶尖学者认为的不解之谜。

客观地说,楔形文字的破译比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难度要大许多。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00年期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直沿用着楔形文字,但它是被不同的民族不断演变和发展着的。也就是说,不同时期的楔形文字只是字形相似,表意方面差别甚大,就好比日本的汉字虽然和中国汉字同形却不同义一样。当时戈罗特芬德拿到的是美索不达米亚晚期波斯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他手头的资料更远不如商博良多,毕竟商博良当时还有罗塞塔碑上的希腊文可以作为佐证,而戈罗特芬德只能靠疯狂的天才猜想。

首先,戈罗特芬德确定了这些符号是文字,并根据它们书写的特点断定是从左向右书写阅读的。紧接着,他判定这些文字和许多古代的铭文一样,行文有一定的套路和格式,那么可以假定开头出现的一定是某位国王的名字,后面则是对这位国王的赞誉之称。之后他又在不同段的文字中发现了同样的文字组合,于是推断出这是一对父子国王的名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证实了自己的假设,并成功地为后人译出了最初的几个楔形文字“大流士”和“薛西斯”。现在来描述这些过程轻松而简单,但实际上当时的工作是建立在一套极其繁琐严谨的逻辑推理上的。

虽然对楔形文字的全面解读还等待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正是戈罗特芬德的努力照亮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研究之路,也让他在古文字学上名垂千古。

童年的梦想

谢里曼是德国一个贫寒牧师的儿子,7岁时他最爱听的就是父亲讲述的荷马史诗里的故事。他总是好奇地问父亲,特洛伊战争是真的吗?并且发誓长大一定要找到那座被人们遗忘的古城。

在当职员的岁月里他自学了7门外语,在后来的岁月中,谢里曼一共学会了13门外语。

46岁的他早已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童年的梦想――去寻找希腊英雄们的足迹。他在这一年放弃生意开始学习考古。在谢里曼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荷马史诗中的记载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它与其说是历史描述,还不如说是神话记录,因为从头至尾都能看到诸神在人间忙来忙去的身影。不过,谢里曼却执著地相信荷马。

他来到土耳其,在荷马描写的特洛伊战场徘徊,寻找那座神奇的城市。他捧着荷马的著作,严格按照里面描写的场景在早已荒芜成乡野的土地上寻找着,并最终把目标锁定在希萨尔里克。他在这里挖掘了325000立方码的 了头的向日葵。”应该说,自视为美洲文明发现者的西班牙殖民者,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毁灭者,而像斯蒂芬斯这样不畏艰险的考古学家们才为我们重启了美洲文明之门。

建立考古学

罗马和其他消失的文明不同,它一直没有远离西方人的视线。在作为基督教庭权力中心的罗马城,无数巨大的古罗马时代建筑比比皆是。不过,在中世纪西方人的眼中,那些都是异教的残存,既不值得珍惜,更不值得研究,那些石质建筑还一度沦为采石场。

1748年,意大利庞贝古城的发掘在有意无意间展开了。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突然爆发,让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古罗马人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们的生活被厚厚的火山灰永远封存了下来。这原本是一个直接观察古人生活的难得机会,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珍视,他们大多关心的只是能从古代遗迹中发现多少金银珠宝。虽然也有少数人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开始去欣赏古代文物之美,但是对于真正的考古,不能只限于猎奇和欣赏,它需要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精准的判断能力。而创造出这种全新的考古理论和观念的人就是德国人温克尔曼。

温克尔曼出生在一个普鲁士鞋匠的家庭,成年后他选择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因为在那里可以直接研究古代的文献。为了能更多地接触文物,他来到了意大利为教廷工作。虽然经过努力他最终得以进入皇家博物馆,但身为外国人却遭到猜疑和排挤,许多文物都不能亲见,而看到的珍品也不能进行临摹。

对于当时考古的最前沿,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发掘情况,当局更是采取了一种奇怪的保密的做法。不但现场无法进入,出土文物也不能得知,被政府委派撰写文物资料的人只是一味地玩弄和炫耀自己的笔墨。

在这种极为艰苦的研究条件下,温克尔曼在1762年发表了《关于赫库兰尼姆的出土文物》一文,虽然他手头掌握的资料有限,但其独到的眼光和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思想还是轰动了学术界。之后直到他出任了罗马考古文物总监,才终于得以访问了庞贝和赫库兰尼姆。

温克尔曼的另外两篇文章《古代艺术史》和《未发表的古文物》,既是构建近代考古学研究模式的重要基石,也是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正是温克尔曼的理论指导人们,让考古研究开始真正从古人出发,从文物出发,而非像以往一样只是从后世的历史学家的意见和哲学理论出发,停留在假想之上。

正当温克尔曼登上学术顶峰之时,他的生命却戛然而止。1768年6月8日,一个恶徒仅仅为了抢掠一些财物,就谋杀了这位学术巨匠,而当时的温克尔曼还正在给出版商写信。

虽然温克尔曼的一生以悲剧结束了,但他留给考古界的思想的光辉却依然照耀。直至今日,每年的12月9日,在他诞辰的日子里,罗马和雅典的考古界依然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来怀念这位近代考古学之父。

“芝麻,开门吧!”面对尘封已久的文明之门,人们真希望拥有这样的咒语。在那些努力推开历史之门的人中,有的人穷经皓首不觉其苦,有的人却举重若轻地触动了机关,还有人誉满天下的同时坐收财富,但更多的人却是默默地在荒原丛林中日复一日地单调工作着,用铁铲和刷子剥去历史的尘埃。在这些人连同他们的辛勤也成为历史之时,请让我们心存感激、永远铭记吧!

责编 鹏 超

上一篇:碑帖作旧造假手法揭秘 下一篇:上海工部局书信馆欠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