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化解策略探析

时间:2022-08-13 12:09:39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化解策略探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内涵,从个体诱因及环境诱因两方面揭示诱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根源,并给出强化教师个体调节系统建设及优化环境支持系统建设等化解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规模日渐壮大,他们亦承受着来自教育系统自身和外界的多方压力,由此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感。为此,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剖析

1.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个体诱因

首先,人际关系管理失调激发教师职业倦怠感。职校教师兼具教师身份和社会人身份,不仅有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且有拓展人际关系的需要。由于职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课堂教学工作和课余备课工作占据较多的时间,使得他们缺乏必要时间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导致其社会交际圈子狭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交际能力。

其次,角色冲突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感增强。职校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趋势增加了职业倦怠感。多数职校教师肩负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多种职责,一人身兼数职的强大工作压力导致其产生角色冲突问题。由于个人精力和承受力的局限,教师难以同步处理多项工作,使校方对教师工作成果的期待和教师实际工作表现之间产生落差,因此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2.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环境诱因

首先,行政权力泛化诱发教师职业倦怠感。多数职业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种参照公务员管理系统的官本位式管理模式导致了职业院校日常校务管理的泛行政化。在此种金字塔式校务和教务管理模式下,多数教师产生了同事间的不信任问题,暴露出教学工作重要性让位于行政权力的问题。行政权力至上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考虑到职业院校教师及学生的心理诉求,简单、粗暴的行政管理模式忽略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化关怀,从而使得多数教师产生了学校利益与自身利益不一致的思想,进而诱发教师的玩世不恭式职业倦怠心理。

其次,薪酬待遇不合理诱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薪酬是教师生活的来源,薪酬水平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由于职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奖金福利与普通高校有较大差距,且由于政府缺乏对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的必要财政扶持政策,这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在薪酬期望和薪酬实际获取值之间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加之部分职校教师是外聘身份,这部分教师和其他正式聘用教师之间存在同工不同酬问题,这种有失公平的薪酬设计模式是从经济层面忽视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和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不能有效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薪酬机制设计滋生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化解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策略

1.强化教师个体调节系统建设以化解其职业倦怠问题

首先,职校教师应当端正从业心态,将职业学院的办学目标视为自我利益,确立良好的爱岗敬业心态;正确看待校内同事之间的工作和生活矛盾,宽容处理师生之间的各种误解。此举有助于教师超然于校内利害纷争,使其内心世界趋于安逸状态,远离职业倦怠的伤害。教师要丰富业余生活,放松心情;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侵扰的能力。

其次,校方可以积极引导教师在兼顾教学工作的同时参与校内行政管理活动。学院应当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允许教师员工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学院可利用“双肩挑”干部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来提升学院行政管理及教务管理质量;“双肩挑”型教师亦可通过工作任务丰富化策略来推动其教学、科研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相互渗透,形成科研教学与行政工作互相补充、协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2.强化环境支持系统建设以化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首先,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完善其晋升制度。校方可以采取有力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水平,鼓励其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此举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且有利于增强教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支持。针对教师的个人诉求多元化倾向,校方应当在结合教师所处职业生涯阶段性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激励方案,引导教师将个人目标和学院办学目标融合,形成既符合教师个人切身利益,又符合学院集体利益的“双赢式”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其次,校方应当优化教师薪酬福利体系。教师从事的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活动,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居于较高层级。学院应当结合智力劳动者的特质来确定教师的薪酬福利制度,确保教师获得的薪酬福利水平不低于其对薪酬福利的期望水平,从而鼓励教师积极教学。针对部分骨干教师,校方还可采取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来有效解决优秀教师流失率高的问题。通过实施面向骨干教师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使骨干教师从传统的学校雇员变身为学院股东,这种身份的转变让其拥有参与学院管理决策权,从而增强一线教师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增加教师热心校务和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瑜.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77-78.

[2]苏永骏.独立学院教务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以杏林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110-111.

上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从创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探析其有效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