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时间:2022-08-12 11:40:44

让课堂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一轮的课改浪潮激活了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生成无法预约的课堂精彩;创设情境体验,收获了独特的个性感悟……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不是学生分享华美的课件大餐,不是教师退守到仅担当课堂组织者的盲目,更不是掉入教师显示自我才情的课堂旋涡里而不能自拔,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神奇,引领学生沉入语言内部,能读出语文味,品出语文味,写出语文味,让课堂溢出浓浓的“语文味”,真正回归语文教学本体。

一、读出语文味

1.正确流利地读

每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能正确、流利地读。试想一篇文章都读不正确,读不流利,怎么能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更别谈运用了,接下来的阅读都是缘木求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读,重点读难读的地方、精彩的地方。这样在初读中,既做到正确、流利地读,又能有较深的印象。特别是低、中阶段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强,朗读习惯正处于养成阶段,一旦他们朗读的好习惯形成了,到高年级乃至以后,在学语文上都将终身受益。语文味就从好的读书习惯开始。

2.有感情地读

在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把朗读贯穿于每篇文章中,这样才能体会语文的真味。首先,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恰当把握教材的情感,用丰富的语言,饱含的情感,创造一种与课文情调相一致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融于其间,情感得到升华,产生一种朗读的激情与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最后让学生大胆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我听过一位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她紧紧扣住地震中“父”与“子”的表现,抓住关键的句子让学生读进去,她在课堂上语言饱含深情,字字铿锵,句句入心。学生读得入神,读得动情,读得令人震撼,真正做到了“我心入书”,“书入我心”。这位老师上的课情浓,语文味更浓――语文味是读出来的。

二、品出语文味

1.在比较中品词赏句

在比较中的品词赏句,这是我们常做的一种方法,因为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这样才能充分暴露语言的精湛之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

例如《黄鹤楼送别》中有这样一句话: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短短三句话,每个字,每个词无不渗透着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其间“您”字一共有六个,于是,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品词。①“您”字你可以把它换成什么字?(你)。②“您”字与“你”比,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你”字显得较随意)。学生通过比较,体味到了“您”字的味儿。“您”则看出李白对孟夫子敬仰。因此,学生品出了用词的准确感,蕴含的情味感。长期这样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也就特别强。语文味不知不觉地从这里滋生。

2.在想象中品词赏句

孩子们想象力是那么丰富,我们的语文味本身就有一个特点:意象性特强,总会留下空间给人以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化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内容显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3.在拓展中品词赏句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但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应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品词赏句,给品词赏句更宽广的天空。

例如《特殊的葬礼》教学时,花将近2分钟的时间介绍大瀑布“流量”这个资料:“塞特凯达斯瀑布每秒钟有10000立方米的水……在三十公里外,瀑布的声音还清晰可见。”出示资料后,我充分发挥其中两个数字的作用,把这两个很“冷”的数字与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勾连,既让学生对曾经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感受

更加立体,更加鲜活,又体味了文字的神奇美妙的魅力。

三、写出语文味

1.在模仿中写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再说每篇文章其实都是写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都是学生模仿和待以迁移的对象。

如《小露珠》中有这样一个比较有趣、特殊的句式: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我是这样设计的:①仔细读读这一句话,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他们的结构是一样的,读起来朗朗上口。)②多有意思的句式呀:__________向她____ ______。你能选择一种植物,用同样的方法写一句吗?

生1:鲜花向她微笑

生2:小草向她扭腰

……

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灵活地运用着,真正的“语文味”也就充溢课堂,充溢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2.在想象中写

文学有着间接性、概括性。有较多的地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它的空白处,丰富当时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那儿就是学生最好的练笔之处――在想象中写。

3.在情感升华处写

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之情上升为我之情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

例如《海伦・凯勒》一文,课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除了海伦凯勒,还有哪些人同样留在我们的心中?我想对__________说:“__________。”一时间,学生被激起的情感,犹如跳动的金梭,在本已荡起涟漪的湖面上织出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有的学生写道,我想对沙利文老师说:“上帝蒙蔽了海伦的眼睛,但是你用爱在海伦的心里打开了一扇窗,使海伦对生活充满希望。”

有的学生写道,我想对海伦的父母说:“如果海伦是鲜花,那么你们就是绿叶!”

……

学生从中明白:不要忘记拼搏,不要向命运低头,也不要忘记感谢所有关爱过你的人。学生的认识显得更加丰满、更加充盈、更加深刻。

“让课堂溢出浓浓的语文味”。虽然我们可能还不能用精准的语言定义“语文味”这个概念,但是,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在课堂的每个角落,不时能嗅到”语文的味道”。

上一篇:生活,语文学习的一眼活泉 下一篇:朗读教学法在情感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