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规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研究

时间:2022-08-12 09:26:18

高校规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研究

一、高校规模发展及财务风险概述

高校规模发展,是目前高校扩张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外延性的发展,它更多的关注学校的发展规模,与内涵发展的意义相反,内涵发展更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发展。高校规模发展,主要表现在高校建地面积的增加,比如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开始圈地建设新校区,便是高校规模发展的代表。高校规模发展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了人们的需要。一个学校的规模及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学校的整体素质。高校规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便是指学校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不可控的财务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高校的实际收益与预算收益不一致,从而给高校的财政管理带来问题,并最终给高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就目前而言,高校规模发展中最大的风险便是学校在发展中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学校的收入难以按期偿还其在扩张中的贷款。各个发展中的高校都可能面临这种财务风险,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扩张还处于起步阶段,暂时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的存在。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只要高校对外有负债,便会发现这种风险的存在。而如果高校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学校收支不平衡,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这种风险便随时可能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不过,只要高校坚持科学的财务管理,进行规模发展,严格遵守发展规律,做好财政管控和风险预警,将学校发展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种财务风险便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二、高校规模发展战略中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部分高校盲目扩张

部分高校为了跟风,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建设新校区,开设新专业,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学校资金紧张,负债累累。高校作为一个教育性机构,本身资金来源就比较少,再加上近年来各个学校的扩招,更使得各大高校尤其是部分专业比较冷门的高校面临生存的压力。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个高校开始加大对学校设施的建设力度,并着力改善校园学习环境,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并开设了新专业,聘请新的任课教师。而这一切都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支持。但是有的学校没有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没有预警到扩张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最终导致学校资金紧张。

(二)收入渠道狭窄

收入渠道狭窄是高校扩张中的另一个财务风险的成因。一般来说,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学年学生所缴纳的费用及国家的财政补贴。部分理工科和医科学校可能会有自己的工厂、医院等,但文科类院校的收入实在有限,可能仅仅能够维持日常的运营,比如工作人员工资、学校设施管理费用、水电取暖等费用等。而一旦扩建,大部分学校都选择了贷款。这对高校尤其是除了招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高校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三)负债超过限额

部分高校为了扩张,不进行财政预算和风险评估,盲目进行扩张,大力投入资金,最终导致学校负债累累,超过了自身的实际还款能力。一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走规模发展之路,但是近年来,受到扩招的影响,有的高校在发展中变得浮躁。在规模发展中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有遵循规模发展的规律,在扩张前没有合理的财政预算,最终导致学校的负债超过限额,增加了学校的财务负担。

(四)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合理发展的保证,高校的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校在发展中,忽视了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给后期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只注重扩大学校的收入来源,却忽视了资金的管理和扩张中的财务预算,导致资金浪费比较严重,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

三、控制高校规模发展中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合理控制招生规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控制高校规模发展中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部分高校盲目扩张,为了增加学校收入不断开设新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最后由于学生人数增多,又不得不扩大学校规模,建设新的校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校毫无规划地进行扩张,收入有限而开支越来越大,导致学校的财政越来越紧张。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要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合理的范围内逐渐实现有规划的规模扩张。

(二)拓宽融资渠道,分解还贷压力

要控制高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必须要拓宽融资渠道,分解还贷压力。高校的收入来源有限,而贷款渠道也比较狭窄,要实现高校资金的合理配置,减轻学校的债务负担,必须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还贷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将老校区空置出来,出租或者将土地出让,收回部分资金进行还贷;学校在还贷时可以做一个规划,对贷款进行分解,分年分批偿还贷款,从而分解还贷压力。

(三)从总量上控制贷款规模

高校在贷款前要做好规划,从总量上控制贷款规模,不能盲目进行扩张,要把贷款数额控制在学校自身可承受的限额内。学校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切不可不切实际,盲目扩建,而是要实行总量控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学校可承担的范围内。

(四)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高校规模发展的根本保证。合适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使高校在发展中实现开源节流。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首先要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资金做一个初步的预估;然后再根据科学的预算做一个详细的成本核算,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各个高校都应当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必要时对财务岗位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除此之外,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般而言,一个高校的规模越大,财务风险可控性越差。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发展中,部分高校盲目地扩大学校规模,却没有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导致发展后期出现账款被银行冻结,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并且,部分高校对学校的运营成本没有进行合理的预估,导致在学校投入使用后,学校开支太大,财政方面压力增加。而由于没有风险预警,学校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准备,面对财务问题束手无策,最终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因此,除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外,各个高校还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这样才能让学校管理者提前预知学校发展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及时进行调控和预防,或者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应对财务风险。

(五)政府给予必要支持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面对高校扩张中的财务风险,政府要加强管理,并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一个高校一旦面临财务风险,收不抵支,便可能会通过降低教育经费投入等方式来实现节流,这样必然会导致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水平,政府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可以在必要时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高校的发展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比如,通过补贴贷款利息或者拨款等方式减轻高校的财务负担,从而降低高校在规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四、结束语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及稳态生存的重要内容,我国学者注重其财务风险分析主要理论模型及成因和策略,国外学者则注重高校自身负债水平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该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使得高校诸多硬件投入均依靠银行信贷资金,财政投资资金方面并未跟上,再加上物价水平及银行贷款利息的持续攀升,这时很多高校资金方面压力逐渐增大,使得高校规模发展战略中出现各种财务风险。实现高校规模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各个高校必须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分解还贷压力;从总量上控制贷款规模;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作者:丁立红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上一篇: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及其控制对策 下一篇:《三字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