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定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2-08-12 08:28:56

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定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摘 要:所谓的思维定式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维习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在后续活动中的程序和方式。教师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定式来进行数学教育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定式;数学教育

相关研究发现:在不变的情境下,定式思维有助于人们根据原有的经验对相关活动作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但是如果在变化的情境下,这种思维定式却往往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判断,影响其探究新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思维定式有其优点,也有其弊端。本文主要从思维定式的优点出发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定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思维定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思维定式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逐步积累起来的一种思维。正是因为有了思维定式,人们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往往才能得心应手。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利用他们的思维定式,引导他们研究新的问题。

案例:在执教《矩形》第一课时的时候,为了研究矩形的性质,先回忆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就直接提出了问题:我们已了解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也知道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同学们已有的思维定式,即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方法及角度。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我并没有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及暗示,而是想看看他们是不是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思维定式来解决问题。同学们的表现并没有让我失望,他们积极自由地组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边回忆边思考边争论。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之下,最终从对称性、边、角、对角线四个方面得出了矩形的性质,这一点让我非常欣慰。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利用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有的思维定式让他们探究矩形的性质。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动用已有的研究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方法),进行归纳思考,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该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利用思维定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依靠他们的创新思维,还需要依靠同学们的思维定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培养同学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利用到他们的思维定式。

案例:在执教《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作业: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下图这样的形状。现需要到玻璃店配一块一样的玻璃。需要把两块玻璃都带去吗?如果只允许带其中的一块过去,那么你会选择带哪块去呢?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在私下纷纷议论起来。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之后,甲同学回答说:“需要把两块玻璃都带去,这样到玻璃店就可以对照裁出全等的三角形的玻璃形状。”乙同学说:“带其中的一块去就可以了。我选择带下面那块玻璃。因为下面那块玻璃有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只要沿着那两个边进行延长,必定会产生交点,而所形成的形状正是原来三角形的形状。” ……对于同学们的说法,我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充分利用了同学们的已有思维定式,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思维定式运用,同学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思维定式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变迁

在上述两点中我提到的都是运用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式来解决问题。事实上,思维定式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个方面。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思维定式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变迁,引导他们对新知进行有效的学习。

案例:在执教《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x3+x2可以运算吗?”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同学们前面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因此他们很快回答道:“不能,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然后我直接在黑板上写出x3・x2,然后问道:“那么这个式子可以运算吗?”由于之前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原有的思维定式难免发生错乱,此时教室里哑然一片。我鼓励同学们说:“大家可以尝试回答一下,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听到我这样鼓励,甲同学回答说:“我觉得可以运算,答案应该是x6。”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引导大家说:“你们把x换成3试一试,再判断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于是同学们开始算了起来,并很快作出了判断。此时我问道:“通过刚才的过程,你有何启示?”同学们交流过后,有同学回答道:“我们可以把x换成具体的数字,比如2、3、4等。经过具体的计算发现了x5和x3・x2的结果是一样的,因此我认为x3・x2可以计算,并且就等于x5。”他的这种回答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也引导大家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了总结,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式让他们产生了思维的变迁,且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他们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结语:总而言之,思维定式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正是因为有了思维定式,同学们在解决有些问题的时候才能更加快速、便捷。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思维定式的优势进行数学教育,希望本文能给一线的老师一些启发,并希望有更多的老师积极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严铁良.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式及引导[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陈静.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

[3]黎金辉.全面认识思维定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珠江教育论坛,2010(03).

[4]郭风臣.浅谈思维定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新报,2010(22).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