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预备军调查

时间:2022-08-12 08:23:46

他们懂得如何理解中国与世界,如何理解技术主义以及商业文明,理解管理理念、国际政治、中西方文化和当代艺术,甚至开始懂得生活的艺术与真实之关系。

他们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其未来身份,他们追求品位,而少有炫耀式的消费,精神上更倾向于理性、宽容。这样的新面貌,必将为中国正处在上升的人群带来示范作用。

有人预言,他们将会是下一个5到10年新新中国蓬勃发展的主力军。

时代变革催生“两栖动物”

经济观察报文章说,在一个各方面处于转折状态的社会中,最先变化、也最为敏锐的是两种人: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他们分别承担着创造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两种职能,分别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和方向。

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更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时至今日,我们不能回避一个话题――知识分子与商业的关系。

布鲁克斯说,知识分子和其他人之间的鸿沟业已变成一个连续体。在这个版图上,充斥着一群半学术、半政治、半富有的人。在现实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吗?不要说那些哲学、历史学教师完成了报社编辑、网站主管、企业顾问和私募股权投资者的事业,就连一些学广告、学中文的学生也完成了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出版商、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的多重角色。

刘易斯・科塞在其研究知识分子的名著《理念人》(Men of Ideas)中提出,超越专业限制是知识分子的第一要义。他说:“理智(intellect)有别于艺术和科学所需要的智力(intelligence),其前提是一种摆脱眼前经验的能力,一种走出当前实际事务的欲望,一种献身于超越专业和本职工作的整个价值的精神。”

而作为知识分子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或者同时又是广泛意义上的未来中产者,相当部分初涉世的知识青年和高校学生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他们懂得如何理解中国与世界,如何理解技术主义以及商业文明,理解管理理念、国际政治、东西方文化和当代艺术,甚至开始懂得生活的艺术和真实之关系。

进入社会的变革时代,社会形态的调整和橄榄型社会结构的理想,为这些新生代的知识青年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而商业力量的再度崛起和互联网的发达,又为他们描绘了一个斑斓多姿的广阔舞台。他们之中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游走于企业家与知识分子之间的“两栖动物”。

尽管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但不容否认的是,中产群体的比例在经济发达地区正迅速提升,并出现了以高智商和跨学科为主的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富有人群。这是一群离开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久的知识青年和部分高校学子,他们正在创造财富的奇迹,并生动地印证着当代经济的青年特质和中产阶层日益壮大的发展趋势。

正是这种多面手特质并具有中产潜质的“两栖动物”,我们将其命名为“中产预备军”。

体验“变色龙”的小中产

“表演这东西,不像感冒,打一针,就会立竿见影。它需要你对自己苛刻,使自己充实,在努力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王帅侃侃而谈,“2005年夏天给广泽牛奶拍广告,40度的高温,我在景山公园跑上一圈后,拿起牛奶,要做出很开心的样子,一饮而尽。你想想,一圈下来,我差点喘不上气了。但是我还要给观众传达出我很开心、健康的眼神。这个时候,导演用一句‘你很敬业’足以使我流泪。”王帅的神采里透露出一种疲惫之后的飞扬。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5年毕业的王帅迄今为止在《朋友》、《随心所欲》、《青春起跑线》里都是饰男一号。他说他的座右铭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这句话,为了一个梦想,他付出了难以想像的努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终于取得了一点小成就,这在他的成熟和自信中已然找到了答案。

“当然演出的待遇还是可观的,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大部分寄给了父母,小部分留给自己花。不过,留给自己的这一小部分完全够自己买一些好衣服和一部车了。”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王帅表现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乐观。不过不足为怪,相对于同龄人来说,他已经生活在“中产”这个散发着诱惑的名词里了,尽管当时在学校里跟同学们感觉上有点生分,但他“很爱那个集体,只要有时间,会尽量融入到那个集体中,那是人生中的一场大戏”,王帅悠悠地回忆。

他仍旧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中亮相,依旧享受着镁光灯和人们羡慕的目光,以一个飘忽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场合,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一种大气和成熟男人的魅力。

不过,谁也想不到他是个只有22岁的大男孩,“我就是一条‘变色龙’,经常客串一些不同的角色,从阳光男孩到成功富家子弟,变换在善良纯洁与阴险狡诈之间。”不经意的一席话透露出了王帅表演经验的老到,看过他主演的电视剧,人们应该都不会忘记男一号扮演者的形象。

“不拍戏的时候,我常常会看一些书,除了专业书之外,还有《论语》和南怀瑾写的书籍。有时高兴了,也会待在宿舍和好友对上几句诗文。”王帅谈到了学习,丝毫不敢大意。有人问,你已经演了那么多影视剧了,干嘛还这么累呢?“其实,作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只有熟稔的演技是不行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想把人物演得活灵活现是一纸空话。”王帅猜想,未来的演员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石,就一定会被观众和市场所淘汰,前段时间一些演员闹的笑话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知资”兼备的准中产

中国的知识分子,传统上被称为“仕”,而与“商”在地位和名誉上有着巨大的反差。他们大多认同肩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把经商赚钱视为不屑一顾的“蝇利”。但是,现在他们中间却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概念:以丰富的知识换取资本。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陆晓文分析说:“随着改革开放稳定、深入地推进,人们有理由期望中国中产阶层快速崛起。这不仅在一个层面预示着一个富裕时代的开始,而且,一个稳健、理性、实际和有力量的中产阶层的出现,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在21世纪走向新的繁荣。”

中产阶层是一个相对趋于稳定的群体,他们大多数人受过高等教育,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社会认识上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得这一部分人在未来的社会中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作出了如此判断。

当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当操着几种语言的青年男女轻车熟路地行走在证券、股市和资本市场,或者出入于高档娱乐休闲消费场所时,他们的长辈乃至长辈的长辈不得不叹息:世道变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而这所谓的年轻人,以上世纪70年代出生者居多,同时也有不少80年代生人也迅速崛起,成为新一代的中产预备军。

中产阶层的日益扩大,跟我们目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教育的日益开放性为这个群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王帅们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上,还有一大批未出校门的淘金者,已经在市场的广阔空间里任意驰骋。同样是80年代出生的赵水目前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经营着一家网吧,效益良好。普桑轿车、松下DV摄像机、三星手机、GUCCI服饰、范思哲眼镜加上数十万的存款已然使他跨入准中产行列。

“我学的是电子技术,管理方面的东西都是自学的。”赵水谈起这些来,也是一脸的得意。当初他在创办这家上规模的网吧时采用了合股的方式,在经营上采取人性化的运营模式,里面有沙发、单人床,让通宵上网的人有个休息的地方;有一排大书柜,各种琳琅满目的计算机书籍,供上网的人免费浏览;在网吧刚进门处放了一个饮水器、一次性的纸杯和一些削好的水果,无偿提供给顾客,既方便又卫生;旁边还熬有稀饭和绿豆汤,免费给通宵上网的人“填肚子”。

尽管这些东西也都是不怎么起眼的小摆设,但是对于一些网虫来说已经很满意了。他的生意日益火爆。

智勇双全的“摘帽书生”

现年21岁的王煜锋是武汉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的学生,目前经营着一家房屋艺术装修公司,年收入约30万。“我觉得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打工也要把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习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成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王煜锋也是校园“草根创业族”的一员,他的理想就是能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向胡戎恩学习。

35岁的北大法学博士胡戎恩,一个身份是上海政法学院的立法学教师,另一身份是上海欧晟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还有一个身份是上海温州商会副会长。胡戎恩说,他致富后的理想是:贤者云集,互相辩难,切磋学问。

“那种穷的知识分子我坚决不做。我现在做的是壮大自己的实业,等实业强大到一定程度,用足够的钱成立一个基金,集合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一起做学问。”胡戎恩在接受某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多少年来,人们用这句话来形容被经济边缘化了的知识分子。现在看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穷”字――穷则酸,酸则迂,迂则腐。

历史发展到今天,一个最本质、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书生们开始摘掉穷帽子,从而涌现出越来越多胡戎恩式的“摘帽书生”。他们在用知识创造财富的同时,又在财富的积累中改变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建立起更为和谐、完善、科学的价值理念。

“摘帽书生”们已经不再拘泥于“儒”这个概念,他们在追求一种精神境界的同时,也享受着物质所带来的巨大实惠。

这些掌握了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中产预备军,其思想和行为继而又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中国中产现状观察

2003年初春,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2月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另一组数据,也就是社会上传说的,国内51%的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20%的少数富裕个人和家庭手中。换句话说,这意味着20%的富裕个人和家庭占有了中国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一半还多。

为计算方便,假若我们将每一个存款账户都看作是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人数以标准的3口人计算,中国13亿人口,可分为4.3亿个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万个家庭,拥有国内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5万多亿,户均将近6万元;若其中又有13归入所谓的中产阶层,则中国现有的中产阶层人数不足一个亿,也就是几千万人。

有消息说,截止到2002年底,北京拥有私家车就已超过90万辆。如果我们假设,每一辆私家车背后都站着一个“中产”,则北京有中产阶层超过90万人。假若全国各省市都达到北京这个水平,全国则有将近3000万人的中产阶层。

另外,还有一说,中国目前有1000个亿万富翁,有300万个百万富翁,如果此说可靠,则很难相信一些“专家”所乐意张扬的,当前中国中产阶层超过2亿人的说法。我们相信,中国目前拥有3000万人左右的中产阶层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在1500万以上的大学生中也产生了一批中产预备军。据保守估计,这群大学生中至少有近10万的准中产,且队伍将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而壮大。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提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形成足够大的中产阶层有五条标准:一、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七成以上;二、“白领”社会劳动力是否大于或至少持平于“蓝领”;三、恩格尔系数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四、基尼系数是否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0之间;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达到12年以上。他预测,再有30年左右时间,即到2035年前后,中国将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且比较稳定的社会中产阶层,这将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谁是中国中产阶层”的问题,经济观察报社、泰康人寿委托前进策略和零点调查集团公布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十条标准,其中包括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元以上;自己有一辆轿车、同时拥有高尔夫卡和健身卡……总之,符合其中任一标准,都可以被纳入“中产阶层”。

我们可以对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一大概预测。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在目前国内高校并不少见,当前已经有一部分在校学生跨入了这个行列,尽管为数还不多,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挑战。有一些教育界学者提出,高等教育应该是培养1%的精英和99%的普通人才,对于1%精英的培养,要尊重其个性,甚至可以为这些人开“绿灯”。那么,大学生富豪算不算“精英”呢?学校是否应该为他们另制一套标准呢?

2005年5月,广州大学法语系大一学生刘开在网上某论坛发起帖子,希望能效仿胡润或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也排出一个“校园富豪排行榜”,目的是鼓励当今学生的创业激情并给他们提供帮助。此新闻一出,一片哗然,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大讨论。同时,天津华美集团副总经理臧晓辉、成都锦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海涛、上海暄氏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夏乾良等一大批校园老板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大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王攀峰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他表示,高校或教育部门应开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方式,成其学业与创业的“两全”之美。

不过,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就此发表看法:文凭不是商业才能的体现,而是个人受教育程度的证明,高校在学业要求上不能降低标准和网开一面。

张教授说:“如果大学生担心因学业耽误了创业,或者担心因创业耽误了学业,完全可以暂停学业进修,延长学业进修时间。现在的高校教育已允许学生将进修期延至五六年再毕业。”

预备军的生存标杆

这是一名23岁的预备中产:英语系大学四年级,月收入超过8000元,已在外兼职3年,靠英语讲座和办英语培训班证明着自己的价值,英语口语进行同声翻译丝毫没有障碍,拥有一辆帕萨特轿车。不过,目前还住在学校宿舍。以下是我们之间的几段对话:

01:你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感到满意吗?

答:感觉很好。尽管常常要奔波于社会与校园、课堂和公司之间,以至于被人们形容成身心俱疲的那种人,但是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很满意,这也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体验。

02:近期或者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梦想?

答:我没那么世俗,自己赚的钱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就足够了,我想的是能为社会尽一点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在课堂上学的那点英语是完全不够的,能培训一部分算一部分吧。将来希望扩大培训面积,尽快能多带出几个好手来。

03:未来会以此为职业吗?

答:应该会。尽管我们的高等教育对外语是很重视的,但是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对外语的需求,这一环境不是一两年甚至五六年能够改善的,所以我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04:你周围的人对你理解吗?

答:我确信我已经影响了周围一大批人。

05:你同意别人把你归结为中产阶层的一员吗?

答: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提“中产”我赞同,但是提“阶层”我不同意,我们目前还没到那种程度。另外,按照目前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我现在所处的这个中等城市应该达到了中产这个定义,不过相对于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来说,我一个月的收入还算不上丰厚。

06:对每年的年度经济人物怎么看?如果有机会也想尝试一下吗?

答:每年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是我必看的内容,我尊重他们的勇气和胆识,同时更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些年度经济人物,不是说他们的财富有多少,关键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我想,还有很多在榜下的,比他们的个人财富更多,但是不被公众认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07:你认同野心、细心、恒心这三大所谓的“中产”秘密武器吗?

答:有道理。像我,除了野心之外其他两者应该都有,但也可能是缺少了野心,也就注定成不了比尔?盖茨。不过,这三个条件应该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08:你在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是哪部分?

答:民生。这可能是当今大学生的一个共同话题,尽管我们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很大,但是作为学生,就避免不了这个话题。我们宿舍的卧谈会上也曾经常常涉及这方面的话题。

09:那你觉得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是不是已经表现得很新潮呢?

答:这个目前还没发现,当然时尚一族肯定有,不过那部分人花费的大多不是自己赚来的钱。真正自己独立生存的都还是比较朴素的,他们在努力证明自己价值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扬着一种自然的品格。

10:有没有一件事情让你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答:有。有个学生在跟着我学了两个月后,突然有一天对我说,他现在和老外对话好像一点问题都没有。要知道他两个月前完全是“哑巴英语”,几乎一句流利的口语都说不出来。

预备军定位和走势

如今,高收入领域大多集中在诸如金融、证券、信息、文化、高新科技等行业中。这些行业在社会上处于上升地位,一旦进入其中,也就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中产预备军的成员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新的专业知识,懂外语、会电脑,比较容易进入到有竞争力的职业中。

无论在职业结构,还是生活方式、社会态度上,中产预备军与传统概念中的中产都有重大差异。他们有令人羡慕的职业,有很强的高消费倾向,有渴求名望与成功的心理状态。这一切都使中产预备军起到了一种“社会示范群体”的效应,使得那些在现有社会结构下无法享受高收入的社会群体更加关心经济生活的变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层次。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份有关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调查显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精神需求,而单纯的财富和权势等功利性因素还不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首选,事业的成功与受人尊重最为重要,并愿意为国家做贡献。大多数人认为,应依靠技术、知识、吃苦精神和胆量。

2005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显示: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比例为11.9%。该书是依据以下标准得出这一结论的:经济上月收入5000元;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

据调查分析,中国目前已有占高校0.1%的学生正在向中产过渡;按照《中国中产阶层调查》这本书所开出的条件,未来将有很大一部分在校学生进入中产阶层,他们中以自主创业者居多,同时还由一部分艺术设计、、兼职模特、业余主持人组成,队伍日趋庞大。

中产预备军的崛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现象,他们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其未来身份,他们追求品位,而少有炫耀式的消费,精神上更倾向于理性、宽容。这样的新面貌,会为中国正处在上升的人群带来示范作用。中国社科院白烨研究员表达了这一看法,作家、社会活动家骆晓戈女士也对此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认为,根据世界知识分子变化的一般现状和调查得出的有关结论,可以推测中国知识分子未来的可能走向:

其一,市场选择决定知识分子的未来。市场因素是最大因素,年轻人既要考虑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多元的市场因素。这也是在高等教育中已经被普遍灌输的概念。

其二,知识将成为获得生存的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无可质疑。因此,靠知识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将是青年和大学生的惟一出路。

其三,职业知识分子是“中产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在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中,约40%的人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或更高,加上拥有房产,把他们视作中国社会“中产阶层”是名副其实的。依照知识而言,高等教育还将培养出一大批的准中产出来。■

上一篇:民工荒,供需错位之惑 下一篇:新时期选播干部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