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

时间:2022-08-12 08:21:23

企业破产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

[摘要] 目前,在银行扶持的企业中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并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屡见不鲜,企业破产已对银行的信贷资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给一些基层行的信贷资产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 来了诸多影响。同时,也为我们金融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为此,就目前企业破产废债而给银行信贷资产造成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企业 银行 信贷资产 破产

一、企业破产对信贷资产的影响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一些企业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在财产重组过程中,打着"搞活企业"的幌子进行"金蝉脱壳",以摘自有民营、剥离经营、实行股份制,更换法人名称,假破产等形式,把债务搁置一旁,强行专制。特别是那些盈利微弱或亏损企业更采取废债、逃债形式不归还银行贷款,这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企业破产而言:

1.影响银行信贷调解杠杆作用的发挥。从目前企业破产全过程上看,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的业务活动,致使银行通过利率等间接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一再强调银行的独立性但是地方 政府仍把银行当作属下一个行政部门来对待。什么启动生产贷款、安全团结贷款、扶贫贷款、倾斜贷款等各种名目的政策性贷款,甚至政府、法院和有关综合部门齐心协力,干预银行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银行对此也左 右为难,如果不发放贷款,他们就会说"你们吃在地方,喝在地方,住在地方,哪能不为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办实事。"或在其它方面不给予支持甚至设阻,为缓解矛盾,许多基层行不得不违心地将有限的资金投向了本应该限制的企业,投向了亏损企业,投向了那些生产淘汰产品的企业,而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往往就必然与经济规律发生强烈冲突,抵消了经济规律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导致银行信徒调带的杠杆作用严重失灵。

2.影响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过程。目前企业在经营机制上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一是企业受制于各种行政干预,无法自主地确定市场取向,对生产要素缺乏灵活的调节能力。二是许多企业长期亏损, 资产结构严重不合理,却要背着沉重的包袱进入市场,再加上多数企业负责人短期行为严重,缺乏应有的企业管理水平,致使企业亏损面越来越大,财政部门力不从心,爱莫能助,银行信贷资产又转化为财政性资金被企业长期挤占挪用,甚至为保护地方财政收入,把银行贷款当做利税上缴财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企业长期负债经营,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来源90%是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出现了全额信贷情况, 从而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风险呆滞贷款,这就表明企业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就是今后企业完全进入到市场以后,也会由于历史或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包袱仍然很重,企业的发展也又会困难重重,银行的服务对象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的色彩,这势必影响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

3.影响最大债权人享有最大受偿权。银行是企业最大债权人,对于破产后的企业银行债务,只按照新的财务制度和法律规定,只作为一般性债务对待,并不享有优先受偿权,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为给企业甩掉债务负担,往往采取保地方企业的方针,先以”团体裂变”,剥离经营、破产后实行股份制为名,行破产逃债之招。企业一旦宣告破产,银企合理的信贷关系虽然仍受法律保护,但银行却只能充当一般债权人,破产企业破产时用其财产清偿破产费用,付工资、付劳动保险费之后,对其所欠银行债务,按有关规定按比例分配,就是有抵押贷款,也因用各种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挤占银行应优先受偿的部分,甚至出现银行无自主处理财产的权利,从而使银行这个最大债权人蒙受了巨大损失,信贷资产也就从此变为”死帐”。

4.影响银行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由于许多企业是假破产,真逃债,客观上给银行正常经营和效益的提高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这些信贷资金不仅形成较大的风险和损失,而且还给其它企业形成了一种错觉,造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不破产还得给银行还本付息,而破产就可以逃脱银行的债务。因此,造成银行贷款本息难以收回,而应付客户存款利息却一分不能少给,这样只出不进,必然加大银行经营成本,使经济效益下 降,亏损额上升的局面。同时又因企业大面积破产,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形成了高风险区,而那些较好的企业,银行却已无资金提供,所以地方经济就因此受严重影响, 银行也因此在社会上的地位及信誉程度日趋下降。

综上所述,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造成了一定亏损。这时,作为企业的领导和主管部门,不能正视这一现实,不是采取相应对策走出困境,而是采用一逃了之的作法,这不仅违背了经济规律,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对地方经济也相应地起到抑制作用。因此,作为金融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企业破产对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

二、应采取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落实银行信贷自。一方面要经常向地方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汇报沟通,了解金融有关政策及制度法规,以取得理解和支持,用工作实例向他们宣传企业破产的目地是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彻底排除以"人治"为特征的行政干预,弱化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把贷款决策的基础置于《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决定贷款投向和投量。另一方面上收 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树立贷款决策的权威,提高贷款决策的准确度和科学性。企业在转制中形成的产权变更和资产转移,相关贷款债务也应同步落实,以便思想观念真正得以转变,减少行政的、单一盲目地搞破产而给国家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的改革进程,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已经形成基本框架,但距离真正办成商业银行的要求还相差很远。鉴于此,一要转变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和发展方式,切 实改变以增设网点去抢占市场份额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实施以改善债权状况,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集约化经营战略。二是介入企业制度创新,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事,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参加企业破产兼并实施的全过程,并把住产权界定关,资产评估关,债权落实,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破产兼并对银行债仅的冲击。与此同时,通过冲销部分呆帐贷款,减免部分利息,挤掉部分资产中的"水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三要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和提高呆帐准备金比例等途径,增强抵御风险和处理损失的能力。

3.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应建立风险防范科学、严密、高效的决策机制,成立"贷款决策委员会" 和"贷款评估委员会",对贷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然后作出决策,使信贷工作具 有科学性。其次,建立贷款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它充分发挥银行本身的联系面广,信息面广,技术先进的优势, 成为一个具有权威性资料的信息中心,组建一个具有专业骨干参加的调查组,及时捕捉市场风险信息,使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择优选项,预防贷款风险,再次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要搞好贷款事后跟踪检查监督,注重培养一支清正廉洁、精明强悍质高量足的信贷队伍。信贷人员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资产情况,参与企业破产清算全过程。同时要建立健全信贷员目标考核责任,控制贷款的发放,实行”存、贷、息” 一条龙,”谁发放,谁负责”的管理办法,保证贷款的合同使用和按时收回。另外还应建立风险转移机制,要减少乃至取消信用贷款扩大抵押,担保贷款的比重,将风险转移到抵押物或担保人身上。要尽快开办贷款风险保险,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

4.构建新型银企关系,营造有效保护银行债权的良好氛围。本来,银企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诚实信用、互惠互利、相互依赖、密切合作原则基础上的经济伙伴关系,是货币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 的关系,但在原有体制下,这种关系大都发生了错位或遭到扭曲,以致于一些企业借改革之机以破产、兼并等名义侵蚀银行债权,损害银行合法权益。因此,对银行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关系,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银行应该做到:一是发挥信贷综合服务功能,联合使用流动资金、技改资金、科技开发贷款,减少签发承兑汇票的环节,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搞活流通,提高效益。二是利用自身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帮助困难企业寻找”婆家”,实施兼并,扭转经营危机。

企业破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虽然,破产是一种很高的经济调整方式,但却不能把银行的资金当作破产的代价。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抓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走向市场。银行更要转变观念,提高贷款风险防范意思,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参考文献:

[1]涂永红:关于建立科学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的探讨 《国际金融研究》,2003

[2]潘文波: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证研究报告.《投资研究》,2001.01

[3]李成主编:《中央银行宏观金融管理》

[4]《中西部开发的序幕》,中国少数民族金融协会编

[5]《金融研究》合订本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下一篇:信息自愿披露的阻力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