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2 07:41:39

新课标下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反思问题早就有深刻的见解。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教师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实践新课改理念中,有困惑,有收益,有启迪,有成长,本文记录了反思的点滴,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地域特点与学生状况。茂县地处四川省西北的雪域高原,是羌族的聚居地,羌族学生占95%以上,藏族、回族、汉族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茂中校学习。地震前后,优秀学生不断到外处求学,剩余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很差,数学教学举步维艰。但是,在新课改中,我们还是迎难而上,克服一切困难,不负人民的重托。

二、教学观念上反思。课改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意义的学。因此,要适应新课改的巨大变革,达到新课改目标,教师必须要革新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引导和“帮扶”学生的学习:“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三、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研究新课程不难发现,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比初中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学生兴趣和信心严重受挫,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因此高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初高中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不仅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的承接,更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在情感态度上也要加强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四、教学中反思。教师的校本研究实质就是行动研究,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摸索和进步。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的关系;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有专家曾经说过,教师要会给学生“留疑”,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去领会和运用教学内容、体验“摘桃子”的乐趣。

五、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要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须得法,更何况一门系统的学科知识,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学习得法,事半功倍,自然能够提高兴趣、增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学习不得法,事倍功半,学生自然受挫,成绩越学越差、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最后完全放弃。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依赖性较强;4.只记不想,不求甚解;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等不一而足。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适合学习方法。比如课前预习的方法要求,学习计划如何拟定,上课记笔记的要求等这些日常的学习习惯和要求天天提,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思维习惯和技能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实践,逐步感受到数学方法、技能的“美”。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习题和试卷的评阅,对教学有重要意义。对习题、试卷评改,教师要做到细致及时,同时还要做好统计和分析。评讲时,要透过练习抓住学生知识的漏洞和能力的缺憾,在纠错改错、演示解题技能中要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使学生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落实和实施新课程改革。

上一篇:多媒体电教手段与数学的结合与应用 下一篇:浅谈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