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2 03:31:18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术职业的接班人,是高校学术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新生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等方式调研,实证研究了西安邮电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爱好和专业兴趣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对专业发展中的继续进修既有困惑也有需求。

关键词: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55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之一。随着高等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从青年教师本身发展要求来讲,高学历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新兴知识的讲授要求来讲,也要求高校育人主体之一的青年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从培养人才质量上来讲,也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状况、学历构成状况、继续教育情况等,可以促使青年教师认清自身专业发展所处地位,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关注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问题。本研究针对西安邮电大学各学科部分青年教师调研访问,整理数据并分析。

1 调查问卷设计

美国Fessler教授提出将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个人环境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兴趣、性情与意向、积极关键事件等,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社会期望和教师协会等,。美国学者Clatthom则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包括许多力‘面,如个人的认知发展、生涯发展、自我发展、品德发展、人际关系发展及动机发展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认知发展和动机发展21。国内研究文献发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和高校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一定影响【3】I;职业生涯管理的人口变量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也具有显著影响。

在前期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婚姻状态),职业满意度,专业情况(专业兴趣、兼职情况、科研论文情况、进修情况),专业发展需求等四个方面。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选择上和专业保持很大关联,对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认同。86%的青年教师从事工作内容和所学专业一致,79.8%以为其工作获得别人认可度较高,82.4%的青年教师认为从事职业发展有较好发展前景。

受访青年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下者,性别和婚姻对其专业发展情况影响较少,而其学历因素与其科研论文情况密切相关。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者,80%近三年独立研究课题数在1至2项(图1),20%的独立研究课题数3至5项,其参与项目数大多在3至5项,近40%的博士学历教师公开数在3至5篇,20%在5至9篇(图2);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近三年独立研究课题数H基本在3项以内(图1),95.6%公开在5篇以内。

从调研中发现,青年教师对专业进修(培训)关注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其学历较高,自身对继续进修重视度不够,75%的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进修计划;二是由于高校对进修政策和进修机会宣传较少,高校教师个人获取进修信息渠道较少,84.4%的青年教师认为进修机会一般或较少。而在专业技能提高方式上,18.4%的青年教师选择学位进修,52.6%的青年教师倾向于国内外访学进修,23.7%的青年教师希望在校外企业挂职锻炼,高校青年教师对于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比较关注,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意识到在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科研技能和服务行业能力。

对于学校提供专业发展环境支持方面,91.6%的青年教师认同通过团队建设促进个人专业发展,79.8%的青年教师希望加强实验室等平台建设,45.3%的青年教师希望加强网络、图书信息资源建设。青年教师不再像以前喜欢“单打独斗”,更倾向于依靠学科建设平台,组建或加入团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专业发展。

3 结论

综上,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教研的生力军,具有一定的专业坚持,对专业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其具有青年人的普遍压力,也面对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但是对职业发展有着较为正向的看法:

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坚力量,教育系统也越来越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培养、通识教育学习、专业培训等也纳入到职称提升的考核体系中,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系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采取多形式培训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计划,以学科建设平台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为载体,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更好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美)RALPH FESSLER,JUDITH C 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轻工业出版社,1992:33 -56.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8 - 36.

【3】王友青.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8):263-264.

【4】武军莉.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2,(3):207-208.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问题思考 下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满意度SE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