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专科护士和医务社工合作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09:25:05

外科专科护士和医务社工合作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外科专科护士和医务社工在乳腺癌患者的合作服务模式。方法:专科护士与医院常驻医务社工介入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及化疗期间服务,每月对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未运用模式住院患者(对照组)与2012年7月-2013年7月运用模式住院患者(试验组)进行满意度情况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者; 专科护士; 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06-02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日趋年轻。从乳腺癌的诊断到随后的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巨大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经济也造成负性影响[1]。面对一系列的改变和压力,患者常常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极大地影响了疾病的治疗、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协助患者处理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变化,可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专科护士通过与医务社工的合作,有效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及化疗期间进行一系列的干预,探索了适合现阶段的护士和医务社工合作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由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政府“关爱基金”项目、南海卫生局、南海区人民医院共同筹集启动资金,向第三方服务机构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综合医务社工服务。共进驻5名社工,全部为女性,1名为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本科学历;4名为社工专业毕业生,其中2名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学历。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7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年龄36~62岁,均为女性。其中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6例;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共40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模式,常规服务。试验组采用外科专科护士与医务社工合作模式介入住院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 界定医务社工的工作职责 医务社工主要职责是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援、医疗康复、医患关系协调等服务[2]。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医务社工在乳腺外科的主要职责有:(1)建立服务对象档案;(2)为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疏导;(3)对有需求的患者或家属开展个案工作;(4)帮助有经济困难或社会支持欠缺的患者联系社会资源;(5)为乳腺癌患者活动,进行集体心理干预;(6)建立乳腺癌患者自助互助组织等。

1.2.2 建立外科专科护士和医务社工合作模式 外科专科护士和医务社工合作模式如图1。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调查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由患者出院当天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问卷为本院自制,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外科专科护士与医务社工在服务乳腺癌患者的合作模式运行一年以来,共举办“粉红之家”乳腺癌互助组织活动10次,提供乳腺癌患者的服务156次;为32例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联系社会支持2例;帮助化解家庭矛盾1例。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组(n=40) 21(52.50) 15(37.50) 3(7.50) 1(2.50) 36(90.00)

对照组(n=36) 10(27.78) 9(25.00) 9(25.00) 8(22.22) 19(52.78)

3 讨论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个临床护理领域中具有博深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以及精湛的临床技能,并且向病患直接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护士。外科专科护士,是广东省赴港进修过10个月,并获得由香港医院医管局护理深造学院颁发的高级外科专科护士毕业证书的专科护士,主要负责对乳腺癌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科研教学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在1894年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普及至世界其他国家地区[2-3]。而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患者、群众、甚至医护人员对医疗社工服务概念陌生,护士与医务社工的合作模式都有待探索[4]。

3.1 医务社工的在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社会资源联络方面弥补护士的不足

专职医疗社工可以为患者、患者家属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联络等专业服务。对于乳腺癌的患者来说,癌症消息的突如其来、手术的痛苦、女性形象的缺失、家庭危机压力、社会接纳问题等,都突凸出心理支持的需求。虽说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是护士工作的一部分,但实际工作中,临床护士用于情绪疏导时间不足,技巧不够,效果未如理想。医务社工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对服务对象予以一对一的沟通、访谈、跟进服务,弥补护士在情绪疏导这方面的不足,借助其拥有的社会资源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

患者互助组织有利于患者的互相支持,对抗疾病。在医务社工进驻前,护士也尝试成立过类似组织,但由于护士固有临床工作,互助组织的长期有效运作不能保证,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而医务社工擅长组织活动,所以医务社工和护士联合举办,能各取所长。患者在互助组织中既能和医护人员交流咨询,也能在医务社工精心准备的活动内容中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医务社工是个案的长期延续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医务社工注重个案的辅导和个体长期深入的效果,专科护士借助医务社工的力量,对自己的护理的个案作长期的跟踪。医务社工与专科护士对个案的信息进行交流,实行了对乳腺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延续护理。

3.3 专科护士为医务社工的开展工作提供专业知识支持

医务社工介于医生与患者之间,应具有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优势。但目前笔者所在医院常驻医务社工不具有医学知识。医务社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专科知识的支撑,以便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而专科护士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某临床专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有较高护理水平的注册护士,是更高层次的临床护理人员[5],能提供本专科前沿信息,丰富医务社工的工作内涵。

3.4 专科护士在医务社工和患者中的桥梁作用

由于社会公众和医疗机构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模糊[6],医务社工在最初接触患者的时候,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质疑、抗拒。专科护士工作于临床一线,患者对其信任。因此,由专科护士在两者未建立信任感之初起到了桥梁作用。

医务社工在国内仍然是个陌生的词,不仅群众对其陌生,医护人员也对其陌生,不断探索和他们的合作模式,能更好地柔化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CNA.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A national framework[M].Ottawa:Canadian Nurses Association,2008:21-36.

[2]郭永松.医院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6(6):9-11.

[3]王一帆,孟楠.国外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及启迪[J].卫生软科学,2010,24(6):566-568.

[4]王喜辉,李秋屏.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肿瘤病房工作的方式与体会[J].护理学报,2009,16(3A):31-32.

[5]王晓杰,沈宁.对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概念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25-26.

[6]谢春艳.对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98-400.

(收稿日期:2013-12-15)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交杌人体工学意涵研究 下一篇:立足课文培养初中生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