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飞翔 第12期

时间:2022-08-12 08:56:33

摘 要:积累生动的教育资源,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自己的教育故事中找到它背后的教育意义,并不断地去学习、研究、总结、反思,从而指导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自己的成长。

关键词:教育故事 教育信念 智慧 成长

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我愿做叶的事业,成就花的绚丽,果的辉煌。

――题记

每次上交论文总显得没有什么理论水平,即使是费尽心思的借鉴,也总会显得有点牵强附会。于是,闲暇时间就狠狠地读些教育方面的论著,但总觉得那里保存的只是“别人的教育理论”。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及在教育生活中发生的种种教育事件,似乎渗透着一点点自己的教育智慧。写下来,给自己的教育教学留下一点痕迹。如果说,当初写下这些教育故事是想留下一点印痕,那么今天再读这些故事,我收获的是一种“自我意识”,我开始认识自己,平日写论文苦于找不到充实的理论支撑,在我的教育故事里却常常蕴涵一些教育理论,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我的教育信念。比如:爱、尊重、赏识、平等、宽容……这些理念我们每位教师都懂得,如果没有具体的教育故事引领出来,每个人都会觉得平淡而且空泛,但在我的一篇篇教育故事里,它却让人觉得真实、动人,让人觉得它是源于教师的教育信念而不是空喊出来的某种教育口号。

我有这样一篇教育故事,我给它起的名字叫《童心飞翔》:

“老师,小旺、刘强他们又玩纸飞机了。”我噌地一下站起来:“在哪儿?带我去。”我边走边想,我已经强调多少次了,不准再扔纸飞机,被学校值周学生抓到一次扣2分,他们怎么这么顽固不化。今天,我一定要狠狠地治治他们,我越想越气。走到操场,远远就听到他们的声音:“一二三――发射!” 旁边还附和着“旺旺号――加油!”“超强号――加油!”再走近看,孩子们张开双臂,学着飞机的模样在尽情地飞翔。蓝天下,碧草上,加上几只飞翔的精灵,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灵动的画面呀,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从没看到过他们这么开心,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尽情地挥洒着满身的朝气和活力。这才是孩子们的本色啊!我静立在那儿,几个眼尖的小家伙看见了我,马上僵硬地站直,个个神色紧张,目光中充满了畏惧、不安。孩子们这猛然的转变,突然让我产生一阵心痛。

玩是孩子的天性。记得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高档的玩具,可我们的童年却无比快乐,跳皮筋、捉迷藏、跳房子、打瓦片、打梭子、滚铁环……这些游戏至今还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再看现在的孩子呢?他们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太多的约束,这样不允许,那样不准做。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考虑,这种舐犊之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实在是不受学生欢迎。

记得我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趴在地上像虫子一样爬行,立刻走向前去把他拉起来,并告诉他不能在地上爬,那样很脏。后来,这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那天,我趴在地上学着虫子的样子走路,我感觉虫子走路是很累的,我想,还是做人好……”

听吧,这就是一个孩子在地上爬的最初想法!这一举动也许是一个孩子好奇心的萌芽,可就在他刚开始萌发的时候,就已经被我们“尽职”的老师给抹杀了。新课程常说要关注学生个体,张扬学生个性。我想,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之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尤其是玩,其实孩子们的玩也是一种学习、交流。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孩子娱乐活动的时间和自由,正确对待孩子们的玩,积极引导,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出快乐,玩出知识,玩出个性。这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一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学生的学习日益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相关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想到这些,我立即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心中那股燃烧的怒火也马上升级为一种激情。和孩子们一起飞,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童心在玩中飞扬。我走近孩子们,笑眯眯地说:“孩子们,做小飞机的纸应该用什么样的纸?”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回答:“用完的废纸。”“对呀,不能浪费纸张,飞过之后,报废的小飞机应该让它停在哪呀?”“垃圾箱。”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的,不过我想提醒大家,要想让你的飞机飞得更远,超过别人,是要动一番脑筋的!”我边说边捡起一架飞机用力扔了出去。那帮诚惶诚恐的小家伙们看了,立刻高声欢呼起来,玩得也更带劲了。

“一二三――发射!”随着一声清脆的命令,小飞机立即飞了出去,飞成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我相信,孩子们飞出的不仅仅是手中的飞机,他们的思想一定也会像这飞机一样,越飞越远。

翻阅那本厚厚的教育故事,似乎每一篇就是一个小碎片,单独看好像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就像把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我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学习现成的经典理论,还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对比,去研究,去总结,去反思。时间久了,这些教育故事会提供给我们很多鲜活的材料和思路,指导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结缘对联 教艺双馨 下一篇:强化语文教育科研意识 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