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分析

时间:2022-08-12 08:35:27

新形势下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分析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会计工作逐渐从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转变为计算机处理模式,促进银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有效的提高了银行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新形势下,银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电算化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与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内部稽核和计算机审计,加强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会计电算化在银行业中优势的发挥,更有利于银行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银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近年来科学与经济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银行是金融业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会计在银行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代替传统手工操作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有效保证了工作质量。会计电算化在银行运行中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强化。

一、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变化内容的表现形式

(一)会计信息处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行改变了会计的工作内容,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完成电算化的工作程序,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计算机对会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部分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得银行会计工作程序简单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影响银行的内部控制政策,为了保证顺利的开展会计工作,参照对未来银行运行状况的预测结果,制定更合理的新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中,应该配备专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负责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会计档案的变化

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形式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档案形式具有查阅难度大、修改过程繁琐等特点,当需要修改的数据较长时,在纸质材料上的修改操作工作量大,会明显影响档案的查阅质量。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保存与修改都可以通过电子数据操作在计算机上进行,并可以长期保存在网络或硬盘上。这种档案保存与更改形式的变化,有效提高档案的查阅效率与质量,同时便于档案的保护而不受破坏。

(三)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的变化

银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大量数据的记录、整理、计算等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在银行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这些工作都需要会计人员人工完成,为处理大量数据,银行人员的组成主要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电算化后,银行会计人员只需要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其余数据处理等工作交由专业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来完成。这样,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配合完成,可有效提高银行会计信息的效率与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对银行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分工划分的影响

传统的银行会计手工操作工作中,根据会计业务性质的不同进行组织体制的划分,通过会计凭证将不同业务联系起来,并在相互之间形成稽核牵制,实现结算、联行、同城及综合结算等专柜之间的业务传递、交换与牵制,从而实现银行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行。银行会计电算化中,其组织体制的划分是依据数据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处理等进行的,通过这些专业组之间的数据传递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实行改变了银行会计的组织体制与岗位分工,由会计人员与信息化系统的联系代替了繁琐的会计人员与人员之间的关系。但要想保证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岗位责任与权限的明确划分,就需要严格明确计算机对于会计人员身份的识别问题,控制可以使用电算化系统的人员及不同人员的使用权限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电算化系统信息的安全与准确。

(二)对数据存储形式的影响

传统的银行会计手工操作工作中,数据的存储形式主要是以纸张为媒介。银行会计电算化中,除非必须是纸张形式的会计凭证,其余大多数会计信息的数据存储形式以磁盘为媒介。相较于传统的纸张,这种信息化的数据存储形式更加有利于数据的存取,并且数据传递速度快、检索与再处理方便,避免了大量纸张空间的占用,大大降低数据存储成本,在方便了复制与长期存储的同时增加了数据的保密性。但电算化会计系统劣于传统纸质数据之处的就是其法律效力手段较薄弱。此外,由于电算化数据的复制更加容易,一旦出现数据文件的篡改、删除等情况,不易留下痕迹,也就不利于及时发现。针对以上情况,银行电算化会计系统需要提高磁盘数据的法律效力,做出提高信息准确性与安全性的措施。

(三)对银行内部复核机制的影响

传统的银行会计手工操作工作中,从账号、户名到金额、用途等,这些项目都需要会计人员通过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对其正确性进行核对与验证。此外,还需要对账据相符性、账帐相符性及帐实的相符性进行核对,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漏洞的及时发现与堵塞。银行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人员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与编码,由计算机完成其余的数据处理工作,这使得银行内部复核机制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保证帐、证、表之间正确性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保证凭证填、制、录入等环节的正确性。会计电算化的实行,使得数据正确性控制由完全的手工控制转变为以计算机控制为主、手工为辅的模式,严格进行数据正确性控制。

三、银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对于银行业来说,银行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技术在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也是符合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有些银行并没有全面认识到电算化对于银行运行的全部功能,只是简单地把电算化会计的应用看成当下的时代潮流或者是银行形象的展示。一些银行虽然将电算化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但仅仅认识到电算化能够减少人工核算负担,只是利用其进行核算功能,并没有真正发挥电算化会计系统带来的管理职能等其它职能。这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应用,仅仅发挥了减轻人员工作负担作用,由于大部分银行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开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制,对于财务人员、电算化系统维护人员与操作人员等人员控制没有形成健全的方案,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与其它行业相比,银行业存在的风险较大,从事银行业务的会计工作者相较于其他行业的会计工作,其核算中的操作风险与出纳风险也相应较高,所以加强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对于银行业的发展与生存显得尤为重要。而现阶段银行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风险认识不足,造成银行会计在实际操作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的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密码管理不严、密码口令使用周期超限、离岗不签退等现象,大大增加了密码泄露的风险。风险认识不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易出现只看重自身操作安全,出现系统管理人员对于用户操作安全检查不重视、业务管理人员对于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由于对风险意识认识不清,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处理安全操作与业务间的关系,也就不能有效保证自身操作与会计应用系统运行的安全,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现代化会计信息管理应该有规定的程序操作,对于银行应用电算化会计系统管理来说,正确的程序应该是银行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在获准审批后完成会计电算化相关数据的输出输入与处理的注册与登记,这些都是需要统计计算机来完成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保证电算化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与稳定。况且,现阶段一部分银行内的会计监督相关内审、稽核等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高,其工作主要是以事后监督、检查账务差错等为主。而电算化要求会计监督以事前防范为主,这样就会出现实际风险控制与电算化要求不符的现象。这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还会影响监督部门的检查手段与方式,不能有效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真正实行。

(四)会计电算化的相关人才综合素质不高

在银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行,银行内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并没有随电算化的发展而进行更换,有些银行的电算化工作仍然由以往的财务人员负责。电算化是在新时代下产生的会计工作系统,其操作与管理人员要求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平与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现阶段从事电算化操作的人员大多是以往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在岗人员直接调动而进入电算化岗位,由于他们缺乏电算化专业操作的同时没有相应的系统或软件操作,当出现问题时不具备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将大大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的发展,电算化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而且需要他们对银行新业务有所了解,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银行电算化会计岗位较少。

四、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策略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要想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首先应该从银行管理层入手,作为银行领导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具备现代化的眼光对自身作出合理判断,并对于银行运行与发展做出长远规划。提高领导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建立符合电算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构建规范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电算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认识,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人员就会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术,发挥提升银行会计电算化质量的主体地位。最后,从全员出发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员对于电算化系统安全使用与管理的重视,从而鼓励银行全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随时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漏洞的堵塞。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电算化管理制度

防患于未然是银行业降低风险的主要目标,因此加强银行风险控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是完善电算化管理制度的首要措施。首先,应该整章建制。在强调全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依据计算机操作系统、电算化相关应用软件要求、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需要等,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不断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操作规范与规章制度。其次,加强密码管理。密码应该根据工作岗位与工作性质的不同进行设定,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得泄露、互换自己的密码,更不能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密码,在离开操作岗位时及时退出操作系统,当授权于他人进行电算化操作时,应该当面对其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最后,保证机房纪律。操作机房的进出应保证双人模式,提高相互间的操作监督,并严格限制出入机房的权限与管理。对于机房管理人员而言,严格禁止擅离职守与相互换班替岗行为,加强机房操作的同时强调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操作与管理并行的机房管理。

(三)强化内部稽核和计算机审计

对于银行业这个特殊行业来说,它的监督方法与手段应该能够满足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常常依赖于先进软件系统的开发与会计监督检查新思路的探索,从而实现会计风险监控的全方位、多层次模式的形成。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银行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主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来实现,所以,建立与金融监督机构相联合的非现场监督系统是适应新形势的计算机审计网络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有效通过对银行经营动态与会计信息的实时掌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管。建立适应银行发展的计算机审计网络,可通过对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加大非现场监督力度,有利于会计审计综合监督职能的全面提高。

(四)加强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加强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将他们充实到会计电算化岗位,是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最基本措施。从基层人员中选拔出一定的会计业务骨干,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统一培训,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知识与计算机相关软件应用。培养出一支不仅能熟练掌握业务的专业操作,还能够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综合型人才。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意识与理念,拥有自身新观念,能够积极学习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并重视管理方面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将自身的作用得以发挥,有助于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银行业是与货币直接关联的行业,因此相较于其它行业,银行对于内部控制的要求更高。会计电算化的开展有利于会计工作负担的减轻及其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由于电算化系统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较高,数据准确率得以提高的同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与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内部稽核和计算机审计、加强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会计电算化在银行业中优势的发挥,更有利于银行的进步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邹志娟.电算化下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3,6(5):92-93

[2]龚珏.银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3,11(7):114-115

[3]李晓华.银行会计实现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5(28):144-145

上一篇:散杂居民族地区城镇化中环境信息报告主体与利...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