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曾经的“生命票”

时间:2022-08-12 06:17:38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我国使用达四十多年:在上世纪50年代被普遍使用,进入90年代后,渐渐销声匿迹。粮票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收藏领域中与邮、币、卡并称的“收藏骄子”,其广泛性、重要性、时间区域性和其特殊的“身份”是任何收藏品无与伦比的,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

退休后,我遍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好友,通过他们为我提供粮票收藏源。这招还真管用,我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上后,不仅得到了他们的大力资助,为我提供了很多珍稀粮票,还使我们多年不曾联系的好友加深了友谊,建立和恢复了相互往来。这无疑扩大了我的老年交际范围。湖南一位老友为我提供的3枚红军时期军队使用的“粮草券”、“小米券”、“杂粮券”,让我欣喜若狂,因为这几张票券可算是我国最早的粮票了!

几年来,我一边收藏一边钻研,对粮票的相关知识基本做到了了如指掌。我按照粮票种类,给自己的藏品分了类、归了册:国家通用粮票册、地方(省、市、区、县、镇)粮票册、军用粮票册、商用粮票册、面票册、奖售票册、定额票册、农村粮票册、语录票册等。这些粮票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时空跨度达半个世纪;面额自半市两到1万斤不等;票幅从几毫米到百余毫米不拘。

退休后,随着粮票收藏行为的日趋成熟,我开始向4种粮票实行“重点进攻”:一种是早期粮票。如1955年发行的国票,当时只有带上“全国粮票”才能走遍全国,否则寸步难行。这套粮票虽然纸张粗糙、设计简单,但年代久远,存世量很少,又有特定的历史含义,所以非常珍贵。一种是“”时期的粮票,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使之很有价值。一种是军用粮票。一种是特色粮票。如上海发行的微量粮票“一市两”。“重点进攻”让我整天忙于联系老友、打电话、收快件……之中。虽说忙了些,但却颇有收获,我几乎每周都能收到天南海北老友寄来的各种粮票。

每当家中来客人尤其是老年朋友时,我就搬出厚厚的粮票收藏册,戴上老花镜,和老友们一起徜徉于粮票的海洋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体会各地风土人情,品味时代特色……在观赏中陶冶情操,寻找快乐;在品评时增长知识,增进友谊;在研究中扩充视野,提升学问。有时,几位老友为了一枚粮票的出处、收藏价值、发行范围等,争得面红耳赤,“针锋相对”,收藏的乐趣也就在这其中悄然诞生了。

省收藏协会听说我的事迹后,积极吸收我入会,并且邀请5家新闻媒体来我家对我进行专访,从而扩大了粮票收藏的社会影响。

现在,粮票收藏成了我晚年的精神支柱。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是“宁可居无竹,不可不藏票”!几年来,我为收藏粮票,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行程达一万多公里,俨然是一次“长征”。虽然我花了很多钱,受了不少苦,但看着自己收藏的林林总总的粮票,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欣慰:作为“第二货币”和“生命票”的粮票,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但曾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特色和精神风貌。一张粮票反映一段历史,一张粮票就是一个故事,端详着一张张粮票,就如同走进了一段难忘的历史、一段多滋多味的岁月……

(责编:辛娅)

上一篇:在家务劳动中兼顾身体锻炼 下一篇:会“碰瓷儿”的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