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时间:2022-08-28 08:32:59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有建树的教师都非常看重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创设好课堂导入,能像磁石一样紧扣学生心弦,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把学生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倒入法

一、巧设悬念,创建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她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情感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我们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四、巧用猜想,构建“高”“活”境界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42÷6等于多少?4200……00÷600……00等于多少?让学生猜想结果?在这里,她故设障碍,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再问有什么想法?然后引导学生举例探索被除数、除数在什么情况下,商是不变的;什么情况下,商是变的。探索中,让学生挑战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好强、挑战的个性。 通过猜想,使学生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五、激励学生自己尝试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这就为学生的直接尝试提供了可能。因此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入。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内容,当出示算式“24-9”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结果,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最后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①把9当做10,24-9就等于14,由于多减了1再加上1就等于15;②先从24里减掉4,再减掉5,共减了9等于15;③从24里倒数9个数,如23、22、21、20、19、18、17、16、15。④从4中减9,不够就向十位借1作10,与4合起来再减。⑤从4中减去9,不够就向十位借1作10,想9和1凑成10,就用4加1等于5,十位上还有一个十就是15。

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精练、灵活、简明、实用,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方法的艺术作用,使之符合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想学、善学、乐学。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