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在高职教改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05:26:37

项目驱动在高职教改中的应用

【摘要】项目化改造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更好地体现“项目驱动、学生主体、就业导向”的原则,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促使我校在高职高专教育质量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等职业教育;教改;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巨大压力。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就必须要加快传统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社会竞争力。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时期――毕业设计阶段,迫于就业的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专心搞设计,频频参加各种招聘会,分散了过多的精力,使得实际应用能力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为此,如何结合课程特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在每门课程教学中,既注重系统理论教学,同时又兼顾学生能力培养,弥补毕业设计中的不足,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的问题。项目驱动方法是师生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取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这种方法已在我校广大教师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中得以采用。项目驱动方法旨在促进把以教师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应该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深刻的变化。

一、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作法,把书中的教学内容辅之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由教师对项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分解,并作出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那些知识和理论,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探讨。(1)“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职生普遍程度不高,这样通过具体典型的工作项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学习迁移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意义建构。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项目驱动”看得见、摸得着,能帮助他们由浅入深、一步步地把自认为坚深难懂的理论融入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学习微机应用时,通过具体应用项目的实施,对接口芯片8253、8255A外部的具体连接,对A/D转换芯片以及光电耦合、LED灯、放大器等等的使用,经过实际编程对理解微机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又如:汽车制造专业在学习机械构件的运动副设计时,很多学生对此没有概念觉得难以理解,但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中,学生一接触到发动机凸轮传动机构时,高副和低副的意义和自由度计算就一下子明白了。(2)“项目驱动”教学法还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从课程教学的角度看:“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这对具有鲜明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工科类课程特别有用。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讨论和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相互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主动地向老师学习新的知识和查阅资料、使自己的原的经验和技能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并在实践中逐步培养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从而由传统课堂上的“配角”变为“主角”,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一个项目的完成,会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2.项目驱动法的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要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和学生的程度特点。“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项目要紧密地结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具体的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载体,把教学内容贯穿之中。项目的设计不要让学生觉得太难而高不可攀,或是太易而没有兴趣,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程度的差异。例如:对机电一体、检测技术不同专业学生,同一微机应用课程,设计的项目也略有不同,有些是在子项目上作了微调,目的都是为了使项目设计能更切合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在项目完成中能自己解决问题。(2)课程设计要体现职业导向性和项目典型性的原则。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学生最关心是将来毕业后能不能很快找到工作?虽然学校只是一个教学场所,实训中心也不是工厂车间,但如果在职业教育的学校环境中没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职业情景,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将来职场实战训练的机会,也不能不说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失职和失败。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以直观的图片、实物、录像、课件等积极营造职业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在模拟职业氛围中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规范,在项目的共同完成中养成团队合作精神。此外,“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还要强调项目的典型意义。项目要能够反映学科的基本特征,涵盖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明确要达到那些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而不是单纯为了“项目”而“项目”。另外,期末考试也应主要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而不能单用理论考卷来评定。

二、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推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对千百年来传统课堂知识传授的一次改变和尝试。这一改革在我校开展的时间不长,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从教学的情况看,有以下问题需要加以改进:部分硬件设施还未跟上。(1)从硬件设备上得不到满足。实施教学改革后,部分工程类课程相关的教学设施和硬件跟不上,实际操作有些不能得到保证。尽管实习设备在不断完善,但硬件设施投入费用较高,有些计划的实习还不能满足,更没有多余微机、车床等设备,来满足项目需求教学。老师只能在课堂上用动画、视频来向学生演示,而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2)从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由于采用项目教学,实习机动性大,实习时间不能得到满足。如:VFP教学由原来验证性实习,统一实习内容,学生被动学习,改为能发挥学生潜能的项目操作,操作内容发生变化,学生结合项目进行设计,实习的内容和时间都发生了改变,而实习一般按计划统一安排,不能满足随设计进度的机动实习要求。(3)缺乏项目驱动法的新教材。目前在实施项目化改造后,对课程也进行整体和单元设计,但多数据教材基本上还是原来的知识传授型的章节结构,教师上了一两节项目化驱动课后,有些学生就反映和书对不上,课后也无法复习。因此,要加快能够适应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新教材建设步伐。同时,原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4)教师本身的习惯定势影响从目前的教师任课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老师对项目化改造后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经验,尽管已经进行了课程设计,但在具体教学中又往往习惯成自然地回到了原来的教学方法中;第二、有些老师教几门课,同一门课又有几个老师在教,由于缺乏项目化改造后的材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各个项目是否符合和涵盖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是否合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因而也就出现了同一门课程中几个老师教学进度不一的情况。(5)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在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也需要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比如一些工程项目中,购买原材料和加工的费用如何解决?是向学校申请还是由学生凑钱?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采购、加工、找人、找地方费时费力,这些都是教师在具体教改实际中普遍遇到的一些困惑。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法的运用,与传统的授课法相比,项目驱动方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当然,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缺乏一些配套的设施和相关与之配合的制度,这些都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赵晓蓉.VFP教学探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64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22

上一篇:浅议焊接一体化教学 下一篇:新时期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