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使我们在追求中升华

时间:2022-08-12 05:16:12

摘 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不想上好课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位好老师。但事实上老师们都是希望上好每一堂课的,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怎样领悟《课标》精神,怎样掌握新课程理念,怎样实施课堂教学,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成了我们体育老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上好体育课; 永恒追求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10-001

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呢?在不同人的眼里,对它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体育课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服从。新课程要求开放课堂,学生是课堂中的的主角,老师是导演,也是学生的朋友。体育老师只有通过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例如:体育老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模拟各种生动、活泼的场景,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课堂,使学生成了场景中的主角,在好奇和快乐中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中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体育学习的目的。体育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体育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上课时老师要多为学生想想,他们在干什么?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三维健康观,为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在选择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所以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2.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竞争,我们在选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男生喜欢对抗剧烈,竞争性强的项目。女生则喜爱节奏、韵律感强的项目。体育老师在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男女生的差异,尽量找到他们的平衡点。

3.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新课标认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以纳入选择范围。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若某项技术对学生要求太高,学习有较大的难度,和生活联系又不紧密,就不具备较高的实效性。

4.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体育和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选择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新兴体育项目。比如:保龄球、高尔夫等项目。

5.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场地器材的条件

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条件参差不齐,使得很多教学内容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要把安全因素考虑在内。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到客观实际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方式。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键是看老师是否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提出合乎学生客观实际的目标。我们制定的任务与目标应该像让学生摘苹果那样,跳一跳就能够摘着,而且能够摘到一个好苹果。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定位,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四、课堂教学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身体练习”是体育的典型特征。增强学生体质,仍然是体育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强度。例如: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快速跑的田径课,执教老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制作了活动模型,让学生在摆弄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不仅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正确的跑姿,而且发展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角线跑,让学生相互观察和比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发展学生能力时,又安排了接力比赛,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合作的能力。这堂课真正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愧是一堂成功的课改课。一堂成功的体育课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因此只有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课,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课。

五、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许多关心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专家认为:体育课应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和科学健康的健身习惯为首要目的。因此,在有限的体育课内,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培养良好的自我健身和锻炼习惯并贯穿他们的一生,应当是中小学体育课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一堂体育课过后,我们体育老师也应该深刻地反思一下: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些什么技术?发展了什么素质?培养了些什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哪些基础?只有课后及时小结,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迅速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才能显现出来,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一堂好的体育课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好课”不是一个标准性和规范性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性、多元性的概念。没有“标准”的标准,就是“好课”的标准,不同的评价主体和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标准。也正是由于这种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才为广大体育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是我们的追求,每一堂“好课”都是我们追求的点滴升华。“好课”,使我们在追求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向日葵 第8期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激趣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