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外”成为语文课堂的精彩

时间:2022-08-03 06:10:42

让“意外”成为语文课堂的精彩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无论教师课前准备多么充分,都可能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意外”处理不好,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而巧妙的处理这些“意外”,让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 “意外”; 生成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39-001

怎样才能让“意外”成为课堂的精彩呢?

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而 “意外”的出现大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面对“另类”的声音,教师的处理应是尊重的、民主的。老师一句“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们吗?”这一亲切的询问,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这样才能把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转化成为生动、鲜活的课程资源,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二、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精心的准备总是令我们信心百倍,但瞬息万变的课堂难免让我们遭遇突发事件。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这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机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是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心态。面对突发事件,教师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力减轻意外造成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影响。教师要记住,不良的情绪对解决课堂意外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教师切不可认为这是学生在跟自己作对;或者逃避学生所提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逆反心理,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教师应端正自己的态度,要知道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事件,既是对教师能否把握课堂、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还必须感谢学生,是他们制造的“意外”促进了我们教师的成长,是他们创造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更显精彩、真实。

三、要提高驾驭和处理课堂意外的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要想把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失误弥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使这些“意外”为课堂增光添彩,而不至于使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思想,要有拓宽教学视野、灵活驾驭课堂、正确处理教学资源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还要熟识历史、地理、经济、科技等知识,在平常良好的阅读习惯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对语文课堂的意外生成资源正确“把脉”。

四、要掌握处理课堂意外的具体方法

处理课堂意外也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

1.努力寻找“意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长在岩石上的花》阅读课的教学时,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却一直找不到出路。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刻被蝴蝶吸引住了,看到如此情形,教师并没有生气,而是一面让同学把教室门窗打开,让蝴蝶飞归自然;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一情景向学生提问:“蝴蝶在会飞之前是什么样的?”当学生把注意力再次转移到教师的问题上后,教师继续提问:“有谁见过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当同学面面相觑时,教师说:“曾经有个小女孩看到过,她发现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实在太痛苦了,于是她萌生了帮助蝴蝶的想法,于是就拿了一把剪刀,帮蝴蝶把茧剪开,很快蝴蝶的两只翅膀就从茧里出来了,但这只蝴蝶却失去了自由飞翔的能力。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虽然课堂有不速之客的到访,但是,由于能很好地把意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了教师的教学上,而且让学生与生活相比较,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2.为自己赢得解决“意外”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学生提出的不知所措的问题或学生“唱反调”时,我们一定不能来个“高挂免战牌”,要灵活处理,或把问题当作“绣球”再抛给学生,或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可以先让个别学生回答,如果不满意,还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争论。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一则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来寻找切入点、突破口,伺机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再则,就算是学生谈不出什么,教师也能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给出一个合理解决“意外”的方案。

3.让学生成为课堂“意外”的解决者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许多生成问题,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可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或让孩子自己体验和感悟。让孩子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互相启发。

4.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在上作文课时,出了一个话题《合作》,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列举生活中的合作现象,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令我应接不暇,也使我很意外,该怎样引导他们呢?我稳住自己的情绪,让更多的学生去说,学生说完以后,我问学生:通过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你有何感想?有的学生说生活中处处有合作,也有的学生说合作有好也有坏。“对,生活中有的是为了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去合作,也有的是为了达到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合作,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两种合作?”学生思考一下说:“我们应该提倡第一种合作,摒弃第二种合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并且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把对比论证也学会了,一篇议论文也就成型了。

总之,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是能让人眼睛一亮、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临机处置提供了一片自由挥洒的天空。同时,“意外”的出现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提高自身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处置得当,才能化“意外”为精彩。

上一篇:注重文本阅读 培养写作能力 下一篇:向日葵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