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时间:2022-08-12 04:24:55

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第一产程剖宫产(观察组)及第二产程剖宫产(对照组)各10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并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新生儿临床结局。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临床结局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不同产程;剖宫产术;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3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剖宫产术因其自身的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1]。但是在不同产程行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有所不同,故本科选取200例在不同产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并进行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200例,均为本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临产妇,所有产妇均已确诊为宫内妊娠,其中,观察组100例,年龄22~38岁,平均(25.4±3.2)岁,妊娠37~42周,平均(38.2±1.7)周;对照组100例,年龄20~34岁,平均(26.7±4.2)岁,妊娠37~41周,平均(38.6±1.9)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妊娠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产妇病例资料显示,观察组100例患者均在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对照组100例患者则在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并且对所有患者均进行3~6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临床结局。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子宫切口裂伤、术中失血量;产妇并发症包括子宫切口感染、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失血量>500 ml)、产褥病率;新生儿临床结局包括Apgar评分、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Apgar评分4~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8±15.7) min、术中失血量为(355.0±56.7) ml,均优于对照组的(78.6±17.9) min和(462.0±49.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子宫切口裂伤、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产褥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临床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及轻度窒息患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危害孕产妇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孕产妇死亡[2-3]。而出血原因主要是产妇在第二产程子宫收缩乏力,加之产程时间长,体力不支[4],且子宫下段受压时间长出现水肿,过度拉伸致组织质地弹性变差,影响子宫平滑肌收缩[5-6]。剖宫产术切口位置的选择也很重要,原则上应位于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下2 cm,过高、过低均不适宜,过低导致切口在子宫颈,切口不易愈合。另外取胎儿时勿盲目用力,以免伤及胎儿。

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程剖宫产中孕产妇术中出血率及产后出血明显降低;而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第一产程,其机制可能是进入第二产程后,时间越长,胎头位置低,胎头经过骨产道受压时间过长,出现宫内缺氧,而且术中取头需要助手于阴道内上推胎头或胎肩,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概率。由于产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可能因反复的阴道检查、术中取头需于阴道内上推胎头或胎肩,极易撕裂子宫切口,使术后子宫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和产褥病率增加,因此,对产妇不可盲目进行阴道试产,应该在产前做详细检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及早发现手术指征而行剖宫产术分娩[7-8],从而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不同,第一产程的剖宫产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结局均明显优于第二产程的剖宫产,因此,在阴道试产失败后应该及早手术分娩,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建蒙,李宏田.剖宫产与子代健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3):334-338.

[2]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5-208.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04-905.

[4] 郑平,黄醒华,王淑珍. 35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31(3):142.

[5] 李海英.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2):32-33.

[6] 李晓丽.第二产程剖宫产1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3):49.

[7] 张均英.第二产程剖宫产术82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0,32(9):1105-1106.

[8] 邓萍萍.第二产程异常时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3):48-49.

(收稿日期:2013-03-04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大面积烧伤脓毒症的防治 下一篇:如何利用实验课推动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