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引才”上升为“引家”

时间:2022-08-12 04:22:32

给予人才高度的尊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予创新企业低廉的创业成本和优良的孵化环境,张江所做的,更是给人才一个家,给企业一种踏实的文化归属感。张江追求的,不是人才的弄潮,而是人才的扎根。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资源。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从“项目竞争”到“人才争夺”,竞争核心已升级为“人才竞争”。

通常,人才评价以学历、职称论高低,资历、经历排先后……而在张江,我们倡导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实践和贡献为出发点来衡量人才。张江的量才方法:让市场检验成为评价人才的标尺。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市场就是检验人才的唯—场所。

市场虽不是最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迄今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

从市场检验看真人才

张江园区被誉为“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依托上海国际化的地缘优势、与国际惯例相接近的产业环境和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张江集聚了一大批国际型的科技产业和研发机构;同时,张江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首选地,部分本土创新团队也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在当前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核心园,我们紧紧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人才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这—真理。

张江集聚各层级的“”高端人才达百人,包括58名中央“干人计划”人才(其中创业类占全市63%、占全国7%)、34名上海市“”人才和8名浦东“百人计划”人才。如亚申科技两位中央“干人计划”人才一创始人权华博士和首席技术官王友崎博士,把高通量技术应用于新能源开发,使亚申跻身于国际清洁能源百强企业;中央“”人才——1号店创始人于刚,用三年时间创造了营收增长192倍的骄人业绩,位居“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中国50强”之首。

在张江园区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总数81%,他们中既有具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也有具备战略眼光、坚守创新精神的本土企业家。大家遵从市场法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中生存、在竞争中壮大。如展讯、锐迪科、格科微、昂宝等IC设计公司,瞄准细分领域集中突破,在全球和国内核心零部件市场中名列前茅;微创医疗敢于叫板国际巨头,成功抢占国内市场。

随着一批批张江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崛起,张江人才也被注入了新的视角、新的内涵。去年底今年初,首届“张江人才”评选旗帜鲜明地传递出张江的人才观、量才观和激励观:凡是企业认可的都是园区的人才。按照这一人才观,“张江人才”最终评选出的5位“卓越人才”、15位“优秀人才”,大多30--40岁,有显赫学历、资历的并不多,其中有两位还正在申请上海户籍;但他们对所在企业和行业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园区企业家的一致认可。

这次人才评选引入了市场视角:以个人价值、岗位价值、创新价值及对社会效益贡献作为评判指标;由代表市场力量的企业去发现、选拔人才;由企业家用市场的价值标准去评价人才;并充分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规则。“张江人才”评选,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其背后的推动力来自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先行先试,也是作为对国家政府现有人才体系的一个补充。

引才、留才之道:土壤、文化和归属感

与周边及国内众多开发区相比,张江园区在商务成本、政策环境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但我们—直致力于按照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创造一个成熟、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成功、宽容失败”。使已有人才安心工作并扎根张江,潜在人才备受鼓舞和激励。

张江能给予企业和人才充分尊重。正如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博士说,“选择张江,是因为她具有尊重创业者的环境”。

自上海全面启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张园把人才高地建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了“一个基础、三条路径”的人才建设工作思路。

一个基础: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为基础。张江园区经过20年的发展,在形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低碳技术四大产业集群的同时,也积淀了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大军。在19万多的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已超过60%。他们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也成就了今日张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的人才观、市场化的人才标尺,广纳人才,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汇聚张江。

而三个路径则为聚集张江的人才提供了发展自身与发展企业的强大后盾。

路径1:

降低创新创业成本。首先,去年底推出“双1000工程”以降低人才居住成本和创业成本,即月租1000元/人的人才公寓、月租1000元/间的张江创业工坊,对此,企业反响热烈。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到2013年,有60万平米的人才公寓可供租住,有700套创业工坊供园区的小微企业孵化。其次,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持续降低融资成本。

一是在已经形成的“成本+利息”的国资创投退出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国资创投改革,扩大投资规模。二是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平台,鼓励园区企业改制上板;同时,通过置换、改造,形成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的科技金融服务的集聚区一一科技金融广场,以吸引各类资本,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进一步扩大浦东银政合作、张江小贷、五大金融创新产品对创新创业的短期融资支持。

同时,积极对接上海市10亿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在张园的试点,争取6月底上线100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对接各试点银行。我们将努力构筑一个更低门槛、更低成本的环境,为所有有梦想的创业者、创新人才扎根张江创造条件。

路径2:

激发创新动力。张园在大力推进股权激励的基础上,还率先设立了“代持股专项资金”,对符合股权激励条件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股权认购、代持及股权取得阶段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代垫等资金支持,为股权激励落地扫除资金障碍。目前,“代持股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已正式批复,首期2亿资金也已到位;今年6月,华虹集成电路、中兴派能、微电子装备等首批开展股权激励的机构将率先尝试代持股试点;年内争取有10家试点,使“代持股专项资金”切实成为撬动创新的杠杆。

路径3:

提升人才归属感。首先把“引才”上升为“引家”,通过解决人才户籍问题,优先照顾子女入园入学等,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帮助人才扎根落户。这一路径其实是落实“张江创新十条”中“园区企业参与园区管理”的内容,以园区发协委为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促进园区企业参与管理、自主管理;通过征询园区企业对重大事项的意见,民主评议园区优秀企业、人才,举办各类专业性、文化类活动,增强园区企业公民和个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对园区产生深刻的归属感。

未来,我们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持续性地营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近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自由、宽容、平等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创业、汇聚集成”、“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优质创业环境。

上一篇: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措施 下一篇:女子篮球向“男子化”风格发展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