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疆IT发展形势,立即行动,共育人才

时间:2022-08-12 04:15:56

了解新疆IT发展形势,立即行动,共育人才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新疆高校计算机学会和高职高专计算机系主任年会。应该说我们是同行,能够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感想,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首先,我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新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自治区在2006年正式组建成立信息产业厅,它是在原自治区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自治区机械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信息产业厅的成立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自治区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希望信息产业厅的组建成立能够使新疆信息化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信息产业厅成立两年来,厅党组时刻都在思考如何推进新疆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个命题非常大,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如何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在推动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式主要是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找出当前影响我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根据自治区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自治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是在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方面寻找突破点,所以我们选择了精河县作为电子政务的试点单位。通过在精河进行面向公众和社会,以应用与服务为突破口的示范和试点工作,我们探索了我区电子政务发展的途径和模式。通过对相关乡镇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了在全疆启动实施“百千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行动计划”,来推进农村信息化。我们选择了1个地州、7个县市、165个乡镇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为每个示范点赠送一台电脑、一个机顶盒、一条宽带、一个农信通和一个网站,并对每个示范点的信息员进行培训。信息服务点的建立受到了基层乡镇干部和农民兄弟的欢迎。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进行突破。新疆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比较薄弱,确实有相当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如此,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支持制造业的发展,根据新疆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我们重点扶持了新疆众和、弛达电器、新能源等具有特色的企业,发展电子原材料、新能源等具有优势特征的产业,也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产业规模达到了三十多个亿。

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推进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通过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信息化的建设,这是我们新疆信息产业化的一个模式。自治区有300多家专业从事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的企业,其中150多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资质,还有两家是国家重点规划布局内的软件企业,有55家软件企业,155个软件产品。这与整个自治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自治区GDP中的比重也是很低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疆的信息产业能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它应该拥有的地位?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思考,考虑未来新疆的信息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确立目标,使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个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产业发展队伍,使新疆的信息产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这几年,我们和相关部门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如前几年提出的面向中、西亚软件的服务、出口软件等项目,但成效不大,这也促使我们认真反思和回顾这几年所做的工作。在新疆发展信息产业,困难很多,我们必须要结合新疆本地的实际,认真研究和分析,找出优势和突破点。最近,我们在考虑和研究能不能将多语种作为未来新疆软件发展的突破点,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多语种软件开发、研究以及标准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有了很好的基础。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完成了二十三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包括维哈柯文编码字符集标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基础性标准)、维哈柯文字形标准(曲线)和维哈柯文字型标准(点阵)。2008年4月23日,在西雅图召开的国际化标准化组织第五十二次会议上,由我国提出的古维文编码提案也通过国际化组织的审定,列入10646国际标准。在这之前,维哈柯文编码字符集标准也已列入10646国际标准,这些均是我区的信息技术专家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支持下努力的结果。

这期间,我区各有关高校和企业也相继完成了Windows、Linux多语种软件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Windows CE)。特别强调的是,继操作系统平台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之后,基于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多语种Office和跨平台的信息系统均已开发完成。这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新疆维哈柯文多语种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突破均已完成。这些成果为后续应用系统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多语种的开发工作一方面促进和推动了新疆各民族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为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利用这些成果、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向中亚、南亚、西亚以及阿拉伯地区推荐我们的产品。现在回头看,向这些地区输出产品,总体上还有很多困难。因为我们在系统软件上不具优势,基本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工作,而对管理软件来说,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体制机制不同,软件很难被认可或接受。

最近,我们在和一些专家、各有关部门以及微软等企业进行交流、讨论,议题包括如何发展新疆的软件产业,应该发展什么样的软件产业,定位在哪些方面等。不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不可能发展软件产业。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能否将新疆定位为我国多语种软件的开发基地?今天把这个命题也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也来做一些探讨和研究。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命题呢?我是这样想的:第一,新疆有多年在多语种软件研究、开发及标准化的工作基础,在多语种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工作基础,有了一批队伍和人才。第二,与我们接壤的邻国、周边地区及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与新疆的语言文化相同或相近,有许多资源优势。第三,我国是一个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大国,相当部分国家的电子信息产品是通过我国向中亚、南亚、西亚和阿拉伯国家出口的。现在许多电子产品都是智能化的,比如手机、汽车、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它们都有嵌入式软件支撑,这些电子信息产品要销售到以上国家或地区,都必须有一个软件的本地化过程,即把系统的界面翻译成当地的语言文字,这不仅是一个翻译问题,还涉及到软件本地化的技术问题。大量电子产品的出口都面临着软件的本地化问题,尤其是小语种软件的研发是一个现实问题,而这恰好是我们的特色与优势。第四,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软件外包基地,如大连、西安、武汉、杭州等地,这些城市在软件外包服务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发达区域、发达城市的软件外包服务是承接国外的订单,那么落后地区能不能承接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定单呢?这是不是我们发展软件外包服务的一种模式呢?实际上,我们可以分析研究,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人力资源以及成本都远远高于新疆,按照产业发展梯度转移规律,我们应该可以和这些软件基地进行合作,承接他们的一些低端软件的开发工作。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利用网络平台实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改革...